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美術臺 > 賞析 >

鄭州文明:中原地區新密李家溝最早使用陶器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0日 16:31 | 進入美術論壇 | 來源:大河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1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2 -->
壟!-- /8962/web_cntv/dicengye_huazhonghua03 -->

  新鄭唐戶遺址、滎陽娘娘寨遺址、新密李家溝遺址先後當選2007年、2008年、2009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這些遺址都是由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擔發掘的,對於一個市級單位來講,連續三年獲得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全國也不多見。三個不同時期價值非常重大的遺址,像三顆耀眼的星星分佈在鄭州的轄區內,從不同方面折射出了鄭州地區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發展。

  滎陽娘娘寨:

  西周城址殷商人

  鄭州是3600年前的商朝都城,是商文化的重地。西周滅商以後鄭州地區的文化是什麼樣子呢?

  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張松林説,新石器時代、夏商、東周時期在鄭州均有內涵豐富的各類遺址發現,但西周遺址卻很少發現,造成鄭州地區西周考古學文化研究長期停滯不前。但是滎陽娘娘寨遺址的發現與發掘改變了這一現狀。

  娘娘寨遺址位於鄭州市滎陽豫龍鎮寨楊村西北,當地傳説是北朝時一個叫武威娘娘將軍的軍寨,因此得名。這個遺址是2004年8月在南水北調工程文物調查復核時新發現的,隨後,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對其進行了多次發掘,取得了重大收穫,入選2008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張松林説,滎陽娘娘寨遺址的發掘,在一定程度上填補了鄭州地區西周考古的空白。

  娘娘寨遺址是近年來新發現的佈局較為清晰的西周城址,是河南乃至全國西周城址考古的新發現和新突破。目前,國內發現的西周城址較少,娘娘寨遺址是正式發掘的第五座帶有城圈的西周時期大型遺存。

  娘娘寨是西周城址,但我們研究後發現,這裡商遺民文化因素比較多,西周文化因素比較少。我們知道陜西是清一色的周文化因素,三晉地區的文化特徵與演變序列與陜西基本一致。而在其他地方,一般情況下西周早期文化因素由當地因素、商遺民因素和周文化因素三者混合而成;到了西周中期土著因素消失,商遺民因素減弱,到西周晚期,商遺民因素基本消失。從娘娘寨遺址來看,鄭州地區從西周早期至晚期,典型的周文化因素都很少,商遺民文化因素佔據主導地位,其發展演變模式和其他地區都不相同。我們認為,鄭州地區西周時期屬於商遺民區,商文化因素濃厚,西周文化特徵並不典型。

  張松林説,河南是殷商統治的核心,同時也是西周王朝經營東方的門戶,周初統治者先後在鄭州地區分封了管國、鄶國、東虢國、鞏伯國、密國、崇伯國、補國等伯爵子男之國十幾個,然而,目前在鄭州地區尚未確認一處西周時期封國城址,娘娘寨遺址的發現為探尋鄭州地區西周封國遺址提供了重要線索,對鄭州地區西周封國研究具有重要的突破作用。

  新鄭唐戶:跨時代的聚落遺址

  唐戶遺址位於新鄭市觀音寺鎮唐戶村南部和西部、潩水河與九龍河兩河交匯處的夾角臺地上,屬低山丘陵區向山前沖積扇平原的過渡地帶。這種地貌條件,正好印證了中國舊石器晚期到新石器早期,人們脫離山地逐漸向適宜農作物生長的平原地區遷徙的過程。

  “唐戶遺址文化遺存堆積豐富,包含有裴李崗文化、仰韶文化、龍山文化、二里頭文化及商、周文化,是一處跨時代的聚落遺址。其中裴李崗文化遺存面積達30多萬平方米,是我國目前發現的160余處裴李崗文化遺址中面積最大、文化層最厚的聚落遺址。”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書記宋秀蘭介紹説。

  2006年6月,為配合南水北調工程,鄭州文物考古研究院開始了對唐戶遺址的發掘。

  然而令人想不到的是發掘了兩個多月,成果並不理想,和當初的調查、試掘有很大出入,怎麼辦?

  張松林介紹説,當時院領導適時提出要創造性地開展工作,採取跳躍式的發掘模式,儘快找到遺址突破口,在“一直向前,不漏掉任何線索”的原則下,唐戶遺址裴李崗文化核心區域被發現了。

  唐戶遺址發掘執行領隊信應君説,唐戶遺址屬於裴李崗文化聚落群的一級聚落遺址,嵩山地區特大型聚落遺址。遺址發現裴李崗文化時期房址65座,是我國目前發現的裴李崗文化時期房址最多的一處遺址,幾乎是以前所發現房屋數量的總和。這些房屋的面積大多數在10平方米以下,是一種具有獨立生活空間的小房子。這種規模的房屋,大約只適合於居住3~5人,相對應的只能是最小的社會組織——個體家庭。個體家庭的出現使人們脫離了舊石器時代群居的生活方式,是人類社會發展的一大進步。

  信應君説,唐戶遺址對深入研究裴李崗文化的聚落形態、房屋建築方式、家庭、社會組織及裴李崗文化的性質等具有非常重大的學術價值,因而高票入選2007年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