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央視節目匯總
[新聞會客廳] 男同性戀人群艾滋病情況調查
2004年10月9日,廣東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研究所的副所長何群所在的研究所在廣州一些媒體上發佈了這樣一條消息:該所將啟動一項艾滋病感染情況的調查研究,調查對像是該地區的男性同性戀人群,研究所希望能夠和這個人群中的自願受訪者進行面對面的訪談和問卷調查,同時可以對他們進行每年兩次的免費血液檢測。
[經濟半小時] 艾滋病患者求醫之路一波三折
十年前,李大姐的丈夫因為賣血不幸感染了愛滋病。2004年,丈夫因為艾滋病繼發肺部感染離開了她。而更加不幸的是,李大姐在隨後的血液檢查中,也被確診為艾滋病毒攜帶者。不過,目前最讓李大姐擔心的,並不是她身上攜帶的艾滋病毒,而是她在今年1月份查出的子宮肌瘤。為了治好這個病,李大姐開始了她的求醫之路。
[新聞會客廳]艾滋媽媽生下健康嬰兒
我們知道,一個感染了艾滋病毒的媽媽要生孩子,這個過程是非常危險的,因為孩子完全也有可能感染到艾滋病毒,但周醫生和他的同事們幫助22個準媽媽生下了健康的孩子,我們今天的會客廳還有一位不到場的嘉賓,就是一位接受了周醫生幫助的幸福的媽媽。
[新聞會客廳]艾滋“隔離區”風波
山西省臨汾市傳染病醫院在距離醫院10公里外的一個村莊附近,建立了一個艾滋病人生産自救區“綠色港灣”,專門收治艾滋病患者。這條新聞在媒體上剛一發佈,立刻引來了人們的強烈反應,很多人都在擔心,這種做法會不會把艾滋病治療病區變成隔離區,形成對艾滋病人的歧視。
[共同關注]牽手
元月18日,吉林省永吉縣舉辦的一場集體婚禮引起了社會廣泛關注,也吸引了國內眾多媒體的注意。一場集體婚禮為什麼能夠引起如此關注呢?原來,這個集體婚禮有些與眾不同,參加集體婚禮的5對新人中,一對夫妻雙方都是艾滋病感染者,其餘4對都是非感染者和感染者之間的結合,可怕的病魔沒有阻擋住愛情的生根發芽。一個健康人為什麼要跟艾滋病感染者結婚?是什麼讓他們走到了一起?他們結婚後,健康的一方會不會感染上艾滋病呢?2005年1月16日,記者來到當地採訪。
[東方時空]內蒙古輸血感染艾滋病事件調查
內蒙古呼和浩特市衛生防疫站副站長薄福寶:一共有16人感染 ,其中13人是經輸血感染,有三個人是感染者的配偶,屬於家庭類的感染。
[共同關注]濮存昕:站在你身邊
在為防治艾滋病這項事業而努力的人中,有一個人非常特別。他用自己的職業身份四處奔波,宣傳防治艾滋病的知識,同時身體力行,致力於消除對普通人對艾滋病人的恐懼和歧視。他就是我們熟悉和喜愛的演員,濮存昕。
[焦點訪談] 讓紅絲帶飄起來
今年的12月1日是第十七個世界艾滋病日。艾滋病防治工作已經引起全社會的高度關注。《焦點訪談》就我國艾滋病的流行情況及採取的防治措施等問題,專訪了衛生部黨組書記、常務副部長高強和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控制中心專家吳尊友。
[東方時空]艾滋病專家邵一鳴談艾滋病疫苗
邵一鳴:應該説艾滋病的疫苗研究分成兩個大的階段,第一個我們叫實驗室研究階段,第二個是臨床研究階段,進入臨床一期標誌著是第二個階段的開始,而第二個階段從現在的科學的技術發展來看是艾滋病疫苗費時最長的一個階段,至少要做完一二三期,也就是從安全性開始,到它的免元性,二期,三期有效性的評價,一般需要五到八年的時間。
[焦點訪談]推廣安全套 預防艾滋病
2000年,我國開始建立安全套發放試點,山西省侯馬市成為最早的試點之一。四年來,侯馬市通過推廣安全套預防艾滋病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到目前為止,在高危人群中還沒有接到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的報告,性病等傳染病也在相應地減少。
[社會記錄] 做個普通人
這是我國第一部由艾滋病人自己拍攝的,他們自己生活的紀錄片。片中幾位感染者坦然地面對鏡頭,他們説,他們之所以這樣做,就是要把HIV感染者的生活呈現到我們面前。同是艾滋病患者的片子策劃人、拍攝者認為,他們正是要用這樣的勇氣、坦誠和真實,讓我們去認識他們,了解他們,乃至接受他們。他們自己給這部片子起名叫《我們的生活》。
[海峽兩岸] 兩岸如何應對艾滋病
大陸和台灣是如何應對艾滋病的?預防艾滋病,又有哪些措施?今天我們請到了北京地壇醫院性病、艾滋病中心的兩位專家——趙紅心女士和倫文輝先生來共同探討這個話題。
[東方時空]與你在一起
2002年8月14日,吉林省吉林市疾病控制中心,組織了一次對艾滋病病毒感染者關懷與幫助夏令營的活動,活動邀請的客人,是當地一些志願者和十幾位來自當地農村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參加活動的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中,大多都希望不要公開他們的身份,但是疾控中心的劉大夫介紹説,其中的這個三口之家願意接受採訪。
[共同關注]讓艾滋病從這裡走開
2002年,四川某地試行了一項新的預防艾滋病傳播模式,就是免費為艾滋病的高危人群——吸毒者發放清潔針具。今年三月,當地又開始向部分吸毒者提供廉價低毒性的化學合成劑美沙酮,以替代毒品。希望通過這一方法,阻斷吸毒人群中日益嚴峻的艾滋病感染問題。這一舉措在社會上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和爭議。不少人表示擔憂:這會不會讓吸毒者吸得更放心、更大膽?會不會在客觀上起到推波助瀾的副作用?兩年時間已經過去,當地情況怎麼樣了呢?
[新聞調查] 拯救吸毒者
如何有效地阻止疫情蔓延,已經成為一個不得不正視的嚴峻課題。目前,我國政府以積極態度,從實際出發,借鑒國際上的成功經驗,在一些地區開展了科學的新型防治模式。《新聞調查》前往四川省西昌市,就如何在吸毒者這一特殊人群中防治艾滋病進行了採訪。您將看到的是發生在一個吸毒者身上的真實故事:
[紀事] 走出陰影的村莊之仔粒村
2004年2月18日,這本來是一個普通的日子,可對於在河南省直機關工作的李紅陽和徐躍峰來説這一天是他們一段特殊生活的開始,車的後備箱裏裝著衣服,手提電腦和大米,目的地是河南省駐馬店市的上蔡縣籽粒村,那是一個被河南省確定為艾滋病高發的村莊。
[共同關注] 陽光家園的志願者
近些年,"同伴教育"成為幫助艾滋病的感染者和高危人群擺脫歧視、走出陰影的一種有效模式。在雲南昆明,就有一個為艾滋病感染者和吸毒戒斷人員提供幫助的同伴教育機構--陽光家園。今天,我們就跟隨記者去認識那裏的兩名特殊的志願者。
[共同關注]奔走在燈紅酒綠之間
他們的身份以及他們的工作可能還不為人們所了解,但是,在對抗艾滋病的戰鬥中,他們秉持著共同的信念,那就是以人為本,理性、務實。正是這種信念,讓我們感到溫暖,看到了希望。
[面對面] 張穎:請讓我來幫助你
她是一名成功的商人也是一位年輕母親,一次偶然的機會,親身領略了艾滋病家庭兒童的悲苦境況。她的“阜愛”能否在身處邊緣的孩子心中,重新燃起希望?
[經濟半小時] 艾滋病致孤兒童:有家可回 無學可上
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公佈了一個最新報告,今年全球有4000萬人攜帶艾滋病毒,其中已有310萬人死亡,比去年增長了20萬人,創歷史最高記錄。艾滋病帶來的不僅是死亡,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特別是艾滋病人留下的孤兒,他們最需要我們伸出關愛之手。
[東方時空]桂希恩——溫暖曾被忽略的角落
67歲的桂希恩,就這樣在艾滋病防控事業第一線上衝鋒陷陣。在桂希恩的促進下,那個曾經病毒肆虐的文樓村,受到國內外的高度關注。從2003年開始,村裏的艾滋病患者得到了政府的免費藥物治療和經濟援助。
[今日關注] 直面河南艾滋病防治幫扶
1995年以前,由非法採集原料血漿引起的河南HIV感染者,2003年相繼進入發病高峰,當年11月河南省迅速組織起38支醫療隊,進駐38個重點村,全面開展防治工作,2004年2月,河南省又抽調了380多名機關幹部和醫務人員,組成38個工作隊進駐38個重點村專項開展艾滋病防治幫扶工作。一年來河南省實施了那些防治幫扶措施?成效如何?
[央視論壇] 防艾滋不能不翻老賬
監測也好,預防也好,我們現在所做的一切就是希望人們能夠避免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而對於那些已經感染上艾滋病病毒的人,如何能夠把他們從普通人群中分辨開來,恐怕也是需要有關部門去關注的一件事情,因為他們隨時都有可能把這些艾滋病病毒在不知不覺的情況下傳染給其他人。
[經濟半小時] 為艾滋孤兒找一個北京的家
8月10日,來自5個不同的省份的72名艾滋孤兒來北京參加“陽光下我們同行”夏令營。其實夏令營活動的主辦單位這次幫助這些艾滋孤兒到北京來參加夏令營,過程並不順利。為了給這些孩子找一個住的地方,他們聯絡了幾十家賓館、飯店,都被拒絕了。社會上很多人並不了解一個事實,這些艾滋孤兒,雖然他們的父母死於艾滋病,但孩子們並不一定會感染艾滋病病毒。
[央視論壇] 全面放“套”防艾滋
從8月開始,北京、江蘇等地通過衛生部門的預防保健網絡和計劃生育部門的技術服務網絡,在公共場所和娛樂場所全面發放安全套。
[焦點訪談]面對艾滋病
今年2月份,河南省抽調幹部組成工作隊,進駐到全省38個艾滋病重點幫扶村,專項開展艾滋病防治幫扶工作。最近,記者走進發病人數最集中的文樓村,深切地感受到了駐村工作隊給那裏村民生活帶來的變化。
[共同關注] 艾滋孤兒
2003年底,四個河南孩子去重慶求學的事情,引起了媒體和社會的廣泛關注,之所以如此是因為這四個孩子來自於艾滋病重災區河南省上蔡縣,而且他們的父母都是因為感染艾滋病去世的。而也正是因為有這樣的身世,他們最終沒有能夠溶入重慶這個城市,可以説滿懷希望而去,滿懷失望而歸。
[面對面]桂希恩:發現艾滋高發區
2004年2月28日,歐洲銀行家馬丁哥頓來到中國湖北省武漢市,將2003年度艾滋病預防的國際最高獎“貝利-馬丁”獎頒給了武漢市的醫生桂希恩,獎勵他在艾滋病防治領域的開創性工作,桂希恩——這位中國艾滋病高發區的最早發現者,在頒獎現場宣佈將五千美元獎金全部用作艾滋病防治工作。
[新聞會客廳]一個父親的艾滋訴訟
回頭看這五年最大的感慨就是説,我記得我曾經有一次,我領著孩子在外邊奔波回來以後,我碰到一個街坊,他問過我一句這樣的話,就是説經取得怎麼樣了。我當時一愣,我沒想他這話是什麼意思,我以為他在開玩笑,什麼經啊,他説你的官司,回家以後,越想他那個話説得,真的説到點子上了。
[央視論壇]艾滋病:中國站在臨界點
從1985年我國報告第一例艾滋病到現在,我們已經走過了將近20年的時間。20年來,我國的艾滋病疫情現狀到底是怎樣的?最權威的信息是,去年,我國流行病學調查初步分析結果表明,我國現有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84萬,而當前的嚴峻現實是,在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均發現感染者,並且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積擴散,局部病區已經面臨發病和死亡的高峰。
[經濟半小時] 文樓村陷入艾滋之困
現在我們的基層艾滋病防控工作還存在什麼樣的難處?艾滋病人的治療和生活還面臨哪些問題?《經濟半小時》的記者康敬峰、毛雲李剛剛到艾滋病嚴重的河南省上蔡縣文樓村進行了採訪。
[世界週刊] 尋找HIV
1983年,世界上第一例艾滋病感染者被確診兩年後,科學家首次從艾滋病病人的血液中分離出了導致艾滋病的病原體,隨後把它命名為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
[新聞會客廳]宋鵬飛:笑看未來
首先請大家看一幅畫,其實上面有許多幅小畫,看上去顏色非常的乾淨,同時也很清亮的一種感覺,你或許認為是一群學生畫的,但事實上他們是一群來自佑安醫院的艾滋病病毒攜帶者,這幾天他們正在許多地方舉辦他們的畫展,他們有一個工作室,取了一個非常好聽的名字,叫“笑看未來藝術作坊”。今天的會客廳就和您一起來認識這個群體。
[新聞調查] 艾滋孤兒的家
2001年9月,《新聞調查》在《走進文樓村》節目中報道了中原地區部分農村因輸血感染艾滋病的嚴重狀況,隨著感染者發病高峰的降臨,一個個生命被艾滋病毒瘋狂奪走,在這些不幸的家庭中産生了一個特殊的群體——艾滋病孤兒。
[面對面] 李丹:義不容辭
李丹:男,25歲,北京人,中共黨員。1996年考入北京師範大學天文係,曾擔任該校紅十字會外聯部部長;2000年考入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太陽物理專業研究生班。從1998年開始從事救助艾滋病人志願者工作。2003年7月研究生畢業後,創辦了“東珍”艾滋孤兒救助學校。
[時空連線]“12.1”:讓關懷戰勝愛滋
對著艾滋病的問題,政府新近出臺了五項非常具體的措施,其中最為引人注目的一點就是要向那些經濟比較困難的艾滋病患者免費提供藥物,那麼這種所提供的藥物範圍究竟有多大,從什麼時候開始,方式是什麼,能夠達到預期的效果嗎?
[焦點訪談] 相互關愛 共享生命
在中國,艾滋病經過1985至1989年的海外傳入期、1989至1994年的吸毒擴散期之後,目前已經進入快速上升期,隨後到來的將是發病與死亡的爆發期。目前,艾滋病感染者已經遍及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據2003年衛生部調查,中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約有84萬人,其中艾滋病病人約8萬例。如果艾滋病沒有得到恰當的控制,到2010年我國的艾滋病感染者將達到1000萬人。
[面對面]邵一鳴:艾滋報告
邵一鳴:1957年生人,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性病艾滋病預防控制中心首席專家,曾任世界衛生組織全球艾滋病規劃顧問,2001年聯合國大會艾滋病特別會議中國代表團副團長。
防治艾滋病的關鍵措施
我國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中靜脈吸毒者共用針具感染艾滋病病毒者較多,佔70.6%,另外不合法獻血導致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也較多……
中醫藥治療艾滋病
艾滋病患者多數都表現為虛症,因此可以用中醫藥進行扶正補氣,增加免疫功能。艾滋病病毒主要侵犯人體的免疫細胞,引起肺部感染、消化道感染、皮膚感染等各種感染,而中醫中藥可以控制感染的發生……
相互關愛、共享生命 
我們應該給艾滋病人一定的空間,把他們的消極因素變成積極因素,和我們一起來和艾滋病作鬥爭,我們的共同敵人是愛滋病病毒而絕不是感染了愛滋病病毒的人……
[面對面]直面艾滋
一場電視晚會,一次千里騎行,一張公開發行的宣傳畫,劉子亮的每一次行動都和我國艾滋病患者的權益連在一起。作為一個艾滋病病毒感染者,他經歷過什麼與常人不一樣的生活?從陰影裏到陽光下,他又走過了怎麼樣的心路裏裏歷程?
[面對面]高耀潔:救助艾滋遺孤
她傾心救助的是一個特殊的群體。她努力實踐的是一個特殊的模式。作為一個婦産科醫生,她如何走上了一條救助艾滋孤兒的道路?作為孤兒們的老奶奶,她又怎樣牽著那些小手,幫他們從絕望走向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