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新聞  | 體育  | 娛樂  | 經濟  | 科教  | 少兒  | 法治  | 電視指南  | 央視社區網絡電視直播點播手機MP4
>> 新聞訪談

[經濟半小時] 艾滋病致孤兒童:有家可回 無學可上 

央視國際 2004年11月26日 10:46

  相關:艾滋病專題—關愛生命


  再有五天,也就是12月1日,是第十七個“世界艾滋病日”,今年的宣傳主題是“關注婦女、抗擊愛滋”。就在前天,世界衛生組織和聯合國艾滋病規劃署公佈了一個最新報告,今年全球有4000萬人攜帶艾滋病毒,其中已有310萬人死亡,比去年增長了20萬人,創歷史最高記錄。艾滋病帶來的不僅是死亡,也帶來了很多社會問題,特別是艾滋病人留下的孤兒,他們最需要我們伸出關愛之手。

  這個男孩叫程光旭,今年13歲,艾滋病奪去了他爺爺和爸爸媽媽的生命。去年年底,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到他家,看望了他病重的奶奶,臨走時還留下了500元治病錢。到了今年夏天,他惟一的親人,奶奶也離他而去了。他該怎麼辦呢?

  艾滋孤兒程光旭的故事

  這是個13歲的小男孩,一個本該無憂無慮生活的孩子卻總是一臉凝重,見到我們的時候,他總是低著頭,不愛説話,也不笑。在過去的三年裏艾滋病奪走他的爸爸媽媽和奶奶。

  在孩子心中,艾滋病就像是惡魔,雖然小光旭不懂得什麼艾滋病,但是這個被他認為是魔鬼的病把他的生活弄得支離破碎。他的父母在2000年和2001年相繼去世,相依為命的奶奶也在今年7月離開了他,記者見到她的時候奶奶已經去世一個多月了。臨終前,奶奶把光旭託付給了叔叔。然而家裏接連幾個人的生病去世讓這個本來不寬裕的家負債纍纍。為了還債,叔叔只能離開家裏外出打工。不得不把小光旭送到孤兒院去。説到這,叔叔也是一臉無奈, “要上孤兒院,我心裏也不願意,本身就是沒爹沒娘的,怪可憐的。但是現在我也沒有什麼辦法,我沒有能力。”

  光旭的叔叔在湖北打零工,一個月掙三四百元。為了早點還清家裏欠下的1萬多元債務,他常年在外,光旭的嬸嬸也因為看到這樣的家境而離開了,留下了還不到6歲的兒子。光緒的叔叔告訴我們,光緒自己從孤兒院翻墻跑回了家,就再也不願意回去了。雖然這個家已經沒有人,但是從他給我們介紹的時候能看得出他十分懷念以前的生活。

  説起他的家人時,他的眼神裏充滿了甜蜜。而當我們和他一起回到他生活過的孤兒院時,他情緒低落了很多。孩子這樣問道:“我不想見這裡邊兒的人,這再好,有家好嗎?”

  和小光旭同樣生活在這個孤兒院的是44個艾滋病致孤兒童,儘管都是年紀相倣,但是失去親人的同樣遭遇,讓小光旭覺得自己心裏更加難受。

  我們在這裡不到10分鐘的時間,小光旭一再要求離開,他告訴我們,自己一刻也不願意在這裡呆下去。從孤兒院出來,小光旭跑上了來時的車,我們怎麼喊都不願出來。 在過去的三年裏,小光旭和奶奶就一直生活在這個地方。奶奶去世後,小光旭經常會在噩夢中驚醒,他也時常夢見親人團聚的情景。但夢醒之後,他才發現一切只是一個夢。

  其實程光旭的夢想就是有一個家,在孤兒院裏他感覺不到家的溫暖,跑回家裏卻沒有人能照顧他的起居和學習,就在他的生活似乎已經一片灰暗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給他的生命帶來轉折的事情。

  在河南的時候,小光旭告訴記者,去年12月,北京有個吳儀的奶奶來文樓村視察的時候曾經看望過自己的奶奶。奶奶走之前,一直很想再見吳儀奶奶一面,這次自己上北京想替奶奶完成這個心願,也想給自己找個家,孩子這樣説:“到北京我想替我奶奶完成見吳儀奶奶的心願,我也想見吳儀奶奶,見了她就能幫助我,就有更多的人幫助我。”

  北京夏令營

  今年8月份初,關心下一代委員會為艾滋孤兒組織了夏令營,讓72名來自全國的艾滋孤兒在北京找回了家的溫暖。也讓小光旭圓了夢,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代表吳儀向看望了來參加夏令營的孩子,並贈送了禮物。馬曉偉説:“吳儀非常關心這些孩子們的活動,她上次去河南專門到小程的家裏去,看望了小程,所以這次聽説他們來了,她特別高興。

  馬副部長把書包、文具送到了一直想見吳儀奶奶的程光旭手裏。他感激地説: “我要感謝吳儀奶奶,上我家看我奶奶,好好學習,考上北京的大學。”

  孩子們不單單得到了吳儀奶奶的關心,艾滋孤兒的節目在《經濟半小時》播出後,欄目就接到了全國各地很多觀眾朋友的熱心電話,在短短的3天內,要求收養孩子的家庭就足足有300多個,於是《經濟半小時》和主辦方一起,為孩子們籌劃一個見面會,讓孩子們和想領養他們的家庭見面。很多熱心人一大早起來從天津、山東等地趕來。

  程光旭就是在這個時間見到了希望領養他的張宏凱。家住北京的張宏凱專門來到夏令營把程光旭接到了自己家裏,説讓他體會一下家庭的溫暖,我們看到:小光旭和張宏凱的女兒小張燕玩的很開心,平時很難見到笑容的小光緒現在終於開心地笑了。一個月以前,奶奶離開了人世,小光旭只好住進了孤兒院,從那以後,小光旭就很難再有笑容,就是在北京的這些日子,記者也沒見他笑過,但在張宏凱的家裏,記者看到,他卻開心地笑了,儘管他的笑是那樣的短暫。他説: “喜歡張叔叔家,從心眼裏喜歡,我也説不出來。”

  張宏凱的女兒小張燕也很懂事,在和小光旭跳繩之後,她又與小光旭下起了跳棋。小張燕似乎也很喜歡這個哥哥:

  “喜歡和哥哥一快玩,如果哥哥住在家也願意,每天陪他玩,然後是他憂苦的時候,我就給他講一講笑話,讓他開心。”

  看到小光旭和張燕相處得如此融洽,50歲的張宏凱告訴記者:只要政策允許,他願意領養小光旭和他一起生活,以便使這個失去了親人的孤兒重新有一個溫暖的家。張宏凱表示,“不管是誰的孩子,他都有權利在這個社會上幸福地生活,他都有權利,受到別人的關照。”

  爸爸、媽媽、爺爺、奶奶相繼離開人世,讓程光旭的生活陷入了困境。在孤兒院裏他感覺不到家的溫暖,跑回家裏也沒有人能照顧他的起居和學習,他特別希望自己能像別的孩子一樣,有一個真正屬於自己的家。而也就在程光旭的生活似乎陷入了一片灰暗的時候,他的生命發生了意想不到的轉機。

  今年8月份,他第一次到北京的時候,實際上心裏帶著兩個願望,一個是見到曾經看望過他和他奶奶,並且給他家留下500元錢的國務院副總理吳儀。再一個就是希望在北京找到一個能收養他的家庭。對他的第一個願望,衛生部副部長馬曉偉受吳儀委託,專門看望了他。那麼,他的第二個願望能不能實現呢?

  程光旭的現在

  程光旭終於找到了一個溫暖的家。而張宏凱這幾個月除了聯絡收養小光旭的事,還在為他聯絡一所學校。張宏凱本來計劃,這樣等小光旭一來北京,就能有學上。可我們了解到,程光旭現在到北京已經10多天了,還一直沒有學校願意接受他。這到底是什麼原因呢?張宏凱説:“孩子只在家裏待了一天然後就回去了,我們希望他早點過來,他叔叔那邊説還要準備一下,就托了一段時間。”

  自從孩子夏令營結束後離開北京,張宏凱就找到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表達了自己想要領養孩子的心願,而已經結束了短暫的北京夏令營生活的程光旭不敢想象,他真的可以再一次回到北京。當時是週日,程光旭待在家裏,當姑姑把這個消息告訴他時,他當天就收拾了東西,跟姑姑告別踏上了北上的列車。

  也許是太興奮了,程光旭帶著空空的包,只穿著身上的一身衣服就來到了北京。

  現在這個地方跟以前有什麼不一樣,氣氛好了生活也好了,這種環境幫助他遠離過去的生活所帶來的陰影,在這裡,光旭的精神狀態跟以前相比好了很多。家裏的小保姆是他的河南老鄉,很快光旭就和她成了好朋友。

  在這裡,光旭管保姆叫姐姐,管張宏凱叫大伯,在這個新家,他換了新買的衣服,有了自己的小床,書桌和電視機,也有了自己的朋友。

  程光旭上學困境

  收養小光旭的張宏凱告訴我們,每當他的女兒上學的時候,小光旭總是眼睜睜看著她出門。那種深切的渴望,讓張宏凱的心裏很不好受。他也希望通過我們的節目,找到一所願意接受小光旭的學校。當問道學校不接收他的理由是什麼時,張宏凱無奈地説:“是因為他是艾滋孤兒所以學校才不接收他,跟學校初次講的時候,一般的老師都是同意入學,但是跟校長講這些的時候,校長就考慮如果學生的家長知道這個情況,這些學生的家長可能會有顧慮,這種情況下學生會轉學和退學,他們講的比較實際。”

  那現在孩子在家裏都幹些什麼呢?張宏凱告訴我們,看書、寫字,有時候玩,問起他是怎麼考慮把孩子接過來,他説:“孩子過來以後可能生活條件會好一點,”而如果將來沒有學校接受他,他們也只有自己想辦法在家裏教他了,……

  從光旭到北京來之前的一個多月裏,張宏凱就開始在給孩子聯絡學校的事情,希望他能到北京就進入學校學習。而直到現在孩子還徘徊在學校的外面,看著自己的小妹妹高高興興自由自在地在學校裏生活,他説自己不願靠近也不願訴説。

  因為艾滋病,程光旭失去了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還是因為艾滋病,孩子至今仍然承受著種種壓力,甚至到現在還沒有學上。相比較之下,另一個孩子可能比他要幸運的多,我們來看看大屏幕。這是來自雲南的傣族小姑娘刀雲香,她現在已經從一個艾滋病致孤兒童變成了一個有父母有家的孩子,而且她有學上,更重要的是,北京成了她實現夢想的地方,讓我們去看一下記者的採訪。

  她的命運

  紀雲香,原名刀雲香,十六歲,雲南盈紅縣人,在兩歲時父母因為感染艾滋病去世。一直以來是姑姑照顧她,而每次雲香詢問姑姑自己父母的事情,姑姑總是欲言又止,直到有一天。

  那天,孩子終於逼著姑姑説出了事情,知道了父母因為艾滋病而去世的事實後,她想到了退學,想到了逃避。

  從小寄居在姑姑家,一家人都只靠姑父外出在工地蓋房子掙錢養家,貧困的生活讓刀雲香從小就獨立而好強,學習很用功。

  刀雲香要考中學,考大學,而讓她沒有想到的是十六歲這一年,她能夠有了一個媽媽、一個爸爸,還有了一個靠近自己大學夢的機會, 而這居然是通過經濟半小時。

  看了《經濟半小時》,劉國紅開始跟中國關心下一代委員會聯絡,刀雲香是委員會推薦給他們的第一個孩子。劉國紅回憶説:“她一看到我們就跟一見鍾情似的叫爸叫媽剛來北京之後知道有一個清華,她説她想考。

  從小沒有父母之愛的刀雲香,用莫名的親切感來形容他們的第一次相遇。去年年初劉國紅自己的兒子溺水身亡,已上年紀的劉國紅夫婦為能夠得到這樣一個懂事好學的孩子從心底裏感到高興。

  現在的刀雲香改叫紀雲香,她説,現在這裡的生活環境和在老家相比是一天一地。用她自己的話説,她覺得是來享福的。

  劉國紅給紀雲香新買了書桌、椅子和衣櫃,孩子學習忙,家裏聊天溝通的惟一時間就是看電視的時候,。

  這是雲香現在的學校,她的同班同學説她和這個傣族姑娘已經很熟了。同學説她學習好!

  拍攝完後,同行的攝像和司機都一致認為,雲香靠著自己的這股勁頭,一定能考上清華大學,儘管路還很長,但無疑雲香在北京的新生活讓所有關注她的人對她充滿希望。他頗有體會地説:“不讓環境適應我,要主動適應環境。”

  根據衛生部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調查,中國目前大約有7萬名艾滋病致孤兒童,如果對艾滋病的蔓延不能進行有效控制,預計到2010年,艾滋病致孤兒童數字將增加為15至25萬人。我們從中國關心下一代工作委員會了解到,國家為了切實幫助這些孩子,從資金、組織上都做出了安排。為了保證父母雙亡的孩子能有學上,各地方由民政部門&&,由收養艾滋病致孤兒童的“陽光家園”負責接納孩子入學。此外,他們還在預防艾滋病性病基金會裏面,專門設了一個關愛艾滋病致孤兒童的專項基金

  關愛他們,給他們一片自由成長的天空。

(編輯:回春來源:CCTV.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