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這群鄉建青年的“詩和遠方”在故鄉

三農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2022年05月05日 11:43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黃世鏗在山間種植中草藥。(受訪者供圖)

  “80後”的他是個草藥達人,也是家鄉的代言人;“90後”的她放棄北京的工作,到鄉村造“空間”;“985”高校畢業的“工科男”,轉型農場主再到村支書……他們有個共同的名字——“鄉建青年”。

  鄉建,成了青年群體中的一個熱詞。究竟何為鄉建?新時代青年用實踐提供了更多元的注解。

  青山如黛,流水潺潺,恬靜的山間迎來絡繹不絕的“五一”節假日人潮。在福建省福州市鴻尾鄉溪源村,“80後”黃世鏗接待來自城裏的客人遊覽“養心生態園”。

  “這些寄生在樹上的是鐵皮石斛,林下種有金線蓮,都是很好的藥膳。”黃世鏗穿梭在300多畝的林下種植園,對中草藥如數家珍。林間有石階、木屋、觀景臺,他和雙胞胎哥哥花了數年時間,親手將半座山頭打造成了“大觀園”,遠近小有名氣。

  生態園只是起點,撬動了他對家鄉建設的極大熱情。2018年起,他和村幹部一起帶領村民修繕村委會禮堂、古寨,改造提升村級活動場所。他説,自己像著了迷,開始做鄉建就停不下來了。

  這些“折返”家鄉的青年,在鄉村找到了“沾泥土、帶露珠”的人生目標。

  “90後”謝方玲也是其中一位。2014年以前,她是北京的一名規劃設計師,轉眼間變成與農村工地打交道的“鄉建人”。

  在她看來,鄉建是“為家鄉人而建”,“用新式空間來承載鄉愁和鄉村記憶”。在永泰嵩口古鎮,她參與老建築修繕、改造,並引入展陳、文創、研學等新業態,向遊客開放預定,讓老建築、民俗、手工藝等重煥生機。

  她把家和創業夢想都安在鄉村,吸引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成為鄉創合作人。她説鄉村是一個樸素的舞臺,“自己布景,自己打燈,可以裝扮出我們最嚮往的生活模樣”。

  不少返鄉青年都經歷過創業初期的迷茫,但從鄉村振興中找到一份篤定。

  畢業于華中科技大學的高葉回到家鄉福清市湖美村七八年,從創辦農場開始,走過不少彎路。疫情期間,他打造的露營基地讓家鄉“一炮而紅”。去年,他被推選為村支書,身份的轉變讓他開始思考,村子未來該如何發展。

  “以前是為自己創業,現在是為無愧家鄉而打拼。”高葉探索出了一條屬於自己也屬於家鄉的發展之路。“文旅路線比較適合我們小山村,在打造‘網紅村’的路上帶動起全村的積極性,也期待更多青年加入。”

  鄉村振興方興未艾。共青團福州市委書記陳浩説:“如今青年投身鄉村的熱情越來越高漲,為了給青年搭建平臺,團組織推出‘青村年華’計劃等培訓服務活動,為鄉村振興中的青年賦能,照亮他們前行的路。”(記者鄧倩倩)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