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世界領先水平 我國雜交小麥快速走向應用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2年04月22日 11:2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雜交水稻大家可能已經很熟悉了,其實,在雜交小麥領域,我國也處於世界領先水平,北京市農林科學院培育的耐鹽鹼雜交小麥新品種已經進入試驗示範階段。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所長 張勝全:我們在環渤海的鹽鹼地上山東濱州,做了雜交小麥鹽鹼旱作的實驗比較,增産幅度超過40%以上。在貯墑旱作的條件下,它的畝産水平接近500公斤,所以雜交小麥在中低産區我們認為有很強的豐産優勢,能夠為我們國家的糧食安全中低産區的糧食産量水平提升可以作出貢獻。

  張勝全告訴記者,在北京農林科學院的試驗田裏,新品種雜交小麥已經進入孕穗期。基於自主創建的“中國二係雜交小麥技術體系”,這片試驗田所開展的是耐熱、耐鹽鹼、節水抗旱光溫敏雄性不育小麥及恢復種質的改良工作,目的是培育適宜鹽鹼、旱地等中低産區應用的強優勢雜交小麥新品種。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所長 張勝全:兩係法雜交小麥是用一個父本和一個母本進行雜交來創制雜交種,那麼它的母本是這種特殊的、我們中國特有的小麥光溫敏雄性不育材料,它在特定的光照環境條件下,比如説在北緯40度條件下,它和正常小麥是一樣的,但是把它種在北緯20度或20幾度條件下,它就表現為它的雄花是不育的,雄花不育情況下呢,我們可以把它作為母本,那麼再找一個雄花表現為正常的小麥的這種材料作為父本,兩個材料進行雜交就可以創制雜交種。

  雜交小麥主要是解決小麥的雄性不育係體系問題,通俗來講就是利用雄性不育克服自花授粉限制,進而實現規模化小麥雜交種生産。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是我國唯一的雜交小麥專業性研究機構,研究團隊歷時20餘年,幾代小麥科學家堅持自主創新,在國際上率先創立了“中國二係雜交小麥技術體系”,攻克了國際雜交小麥不育係難以繁殖、育性恢復不徹底、制種穩定性差、種子成本高、環境污染重等科學難題,創制出一批在高産、節水、耐鹽鹼等方面綜合優勢明顯、增産20%以上的強優勢雜交小麥新品種。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首席專家 趙昌平:這個體系目前國外這個方面的研究幾乎為空白,那麼我們擁有這個體系從材料、規律和技術全過程的知識産權。在相關的國際交流合作的過程中,中國在這一塊遠遠領先於世界,並且引領今後雜交小麥研究的一個方向。

  如今的雜交小麥所不僅是雜交小麥分子遺傳北京市重點實驗室,也是農業農村部唯一指定的小麥品種DNA指紋檢測單位,累計選育出優良小麥新品種33個,累計推廣面積超過1億畝,推動了雜交小麥産業化進程,為北京發展高技術種業,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了重要的科技支撐。

  北京市農林科學院雜交小麥研究所所長 張勝全:在烏茲別克斯坦,我們培育的雜交小麥品種JM6-3在他們國家率先實現審定,這是我們中國在國外審定的第一個雜交小麥品種,可以説呢,我們很自豪地説中國的産品不光是自己用,而且也走向了“一帶一路”,能夠為“一帶一路”國家希望作出中國的貢獻。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