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生豬生産波動帶來價格週期性變化,稱為“豬週期”,在發達國家一個週期大約6至7年,我國“豬週期”一般4至5年。本輪的“豬週期”由於誘發因素複雜、價格波動大,對於行業發展和消費影響較大,同時也是“危”與“機”並存。
本輪“豬週期”起始於2018年,由於受到非洲豬瘟疫情、一些地方不合理禁養限養等多重因素疊加,到2019年9月份全國能繁母豬存欄同比下降38.9%,超過歷史最大降幅的一倍,豬肉價格也大幅走高,到2020年2月第3周攀升到每公斤59.64元,創下歷史新高,從去年6月份生豬産能完全恢復後,價格隨後也出現大幅下降。專家表示,本輪“豬週期”既是“危”,也是“機”,倒逼産業結構優化、産業發展質量明顯提升。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 辛國昌:這輪“豬週期”帶來最大的一個正面影響,建立了生豬産能調控的相關機制,同時我們確定了國家級和省級的生豬産能調控基地大概有1.2萬家,出欄量能佔到全國的三分之一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