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強化企業創新能力 種業質量效益全面提升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1年10月14日 11:04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種子被譽為農業的“芯片”,在我國農業發展中具有不可替代的戰略作用。吉林省是我國重要的産糧大省,糧食年總産量和單産均排在全國前列,其中良種發揮著主要作用。

  自2000年我國《種子法》實施以來,國內種子市場對外資全面開放,一大批"洋種子"進入我國,在糧食大省吉林,“洋種子”曾一度佔據玉米市場的半壁江山,用這些種子種植出來的玉米雖然穗大、産量高,但是存在一定的風險。

  吉林省梨樹縣康達農機專業合作社理事長 楊青魁:最近這幾年風相當大,去年刮了三場颱風,倒了之後産量再高,去了人工就沒賬算了。 

  吉林省梨樹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 趙延成:2012年"布拉萬"一場颱風在梨樹縣當年受災面積非常大,個別鄉鎮倒伏達到2000公頃以上。

  吉林省富民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彥民:農民種了你的種子他要有收成,在大災之年要不減産,在豐收之年保豐收,所以説這個責任太大了。

  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國以建設現代種業強國為目標,深化種業體制機制改革,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種業質量效益和核心競爭力。

  吉林省富民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彥民:我們從2012年開始搞科研,就結合當地的氣侯類型、土壤結構、種植模式、農民的種植習慣,選育出這些矮桿、密植、熟期較短、穩定性好、廣適性的品種,讓更多的農民受益。

  這些本土品種一改“洋品種”一味追求作物穗大的情況,在保證産量的同時,讓作物的抗倒伏、抗旱和抗病性均得到提升,更適合梨樹當地的種植模式。

  吉林省梨樹縣農業綜合行政執法大隊副大隊長 趙延成:梨樹縣機械收穫率達到95%以上,機械收穫必須得是抗倒伏的品種,站著的,倒伏的品種就得人工收穫。機械收穫一坰地一公頃需要1100元錢到1300元錢左右,人工收穫是5000多元,這樣一坰地就會節省4000元的成本。

  這些表現更好的良種,背後凝結著育種專家數十年如一日的辛勤付出。

  吉林省富民種業有限公司總經理 張彥民:一個品種從設計到成熟推廣大約得有10年的時間。每天在地裏頭鑽,兩腳黃泥、一身汗味,大海撈針一樣出品種。有的品種你觀察了若干年,結果一個低溫、一個大風、一個病害就把這個品種淘汰了。

  如今,張彥民所在的公司在梨樹縣建立了一個種業科技示範園,這兒選育出的上百個玉米新品種已經有十幾個通過了國家和省級審定並推向市場,在東北地區已經累計推廣上千萬畝。眼下,示範園又有5個選育成功的玉米新品種將參加國家和省級審定。

  吉林省富民種業有限公司銷售經理 徐強:現在每年會産生自主研發的自交係一兩千個,還有主配品種將近4000多樣,每年通過國家初步審定的能有五六個品種,千里挑一。

  黑龍江種子經銷商 錢大衛:我們在全國挑選品種,不抗倒伏的在我們當地根本站不住腳,你看一個棒不大,但是你搓出糧來比大棒都要沉、都要壓秤。

  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良種基本實現全覆蓋,自主選育品種面積佔95%以上。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