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三區三州”行】山上就業 家門口脫貧 他們在生態保護中探索出脫貧路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0年09月27日 13:5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一人護林,全家脫貧”, 將部分建檔立卡戶轉為生態護林員是做好生態扶貧精準脫貧工作的一項重要舉措。在雲南省迪慶藏族自治州的滇金絲猴國家公園,轉型成為護林員的建檔立卡貧困戶與公園內的金絲猴共同繪就了一幅和諧的自然生態畫卷。

  地處臘普河中下游壩區的塔城鎮,原始森林茂密,棲息著許多國家級保護動植物,其中就有我國獨有的珍稀頻危保護動物——滇金絲猴。響古箐村民余小德是一位生態護林員,巡查這片山林,保護滇金絲猴是他的日常工作。

  每天早上八點半,余小德準時趕往前一天猴群過夜的地點,為猴子們加餐。長在高山老樹枝上的松蘿是滇金絲猴最喜歡的食物。趁著猴群正享用美味,護林員們要清點每天出現的滇金絲猴數量,及時了解猴群的動態。

  猴群停留的地點有70多個,護林員的行動路線要隨著猴子行蹤的變化而變化,有時一天要在原始森林裏走上幾十公里。雖然累,但他們樂在其中。

  休息時,護林員們聊得最多的就是關於猴群的故事。朝夕相伴間,護林員們還給每只猴子都取了名字。

  現在,護林員們和猴子之間的關係很親密,然而在過去,這份關係卻是緊張的。俗話説,靠山吃山,以前,響古箐的大部分村民靠上山砍樹、打獵為生,打獵的行為多了,猴子見人就跑。

  “雪域精靈”的美譽描述了滇金絲猴的靈動與神秘,卻也説明著滇金絲猴種群面臨的困境,它們只生活在金沙江和瀾滄江之間,海拔2800米到4300米的雪線附近,棲息地很狹小。為了保護滇金絲猴,迪慶藏族自治州啟動了滇金絲猴國家公園的建設,可是這片山林是滇金絲猴的家園,也是響古箐村民們的家園,生態保護和社區發展一度出現了矛盾。

  國家公園合圍面積有334平方公里,護林、護猴都要投入人力,熟悉森林地貌、擅長山間行走的當地村民是最佳的人選,於是在國家大政方針指引下,當地政府採用“生態護林員+”的模式,帶動居住在生態保護區國家公園內的貧困群眾轉崗護林。

  隨著滇金絲猴猴群的壯大,生態護林員從一開始的4人發展到今天的27人。余文武是村裏的建檔立卡戶,現在他主要負責護猴隊幾個倉庫的補給運輸,不僅每個月有了固定收入,還在村裏的幫助下建起了新房子。

  從打獵者變身為保護者,在朝夕相伴間,人與滇金絲猴建立起了情感。伴隨著這份情感的建立,滇金絲猴國家公園也成為了旅遊熱點,來香格里拉旅遊的遊客總要在塔城鎮停留幾天,遊客人數逐年增多,2019年達13.8萬人次,旅遊收入超過1200萬元。塔城鎮的村民真正實現了山上就業、家門口脫貧,生態扶貧成了當地脫貧攻堅的有力抓手。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