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蘭與巴西終於走完全屆世界盃全部征程,相比于東道主的慘澹,橙衣軍團雖説同樣無緣奪冠,但總體表現無疑值得點讚。最為重要的是,荷蘭在本屆世界盃做到了戰術革命性創新,這是橙衣軍團給世界足球留下的寶貴財富。
縱觀世界足球發展史,近半個世紀以來最大的戰術革命當屬上世紀70年代荷蘭創造的“全攻全守”,在名帥米歇爾斯的傾力打造之下,當時那時擁有克魯伊夫、內斯肯斯等巨星的荷蘭在世界足壇掀起橙色風暴,並於1974年、1978年連續奪取世界盃亞軍。
荷蘭締造的“全攻全守”改變了世界足球的發展潮流,自那以後,越來越多的球隊開始仿傚荷蘭,並在這個基礎上將戰術進行不斷改良,近年來讓巴薩與西班牙登上世界與歐洲之巔的“tiki-taka”其實就是“全攻全守”的升級優化版,其發明者正是克魯伊夫。
勇於創新的荷蘭人在今年夏天又一次為世界足壇吹來一股清新之風,范加爾為這支國家隊量身打造了5-3-2陣型,儘管此陣並非范加爾首創,但與以往的5-3-2陣型有著很大不同的是,荷蘭的5-3-2絕非簡單的堆積後衛+打法保守+堅持防反。
在范加爾的5-3-2陣型裏,兩名邊後衛是最重要變招,如果由攻轉守,兩名邊後衛會悉數回到本方半場參與協防,再加之後腰的回撤,防守站位就會比4-4-2、4-2-3-1、3-4-3、4-3-3顯得更為緊湊,要縱深有縱深,要橫向有橫向。
如果戰局變成由守轉攻,5-3-2陣型裏的兩名邊後衛就能變身邊前衛,甚至邊鋒,而在此時,中場三人中至少會有兩人留守中後場,其中一人會適時根據戰局調整自己的潛在補防區域,或左或右或中,此時荷蘭的攻守配置就是5+5,從理論上做到了極致平衡。
使用5-3-2陣型的荷蘭在首場比賽就讓西班牙領教到了此陣的威力,無冕之王5-1打爆衛冕冠軍,而在荷蘭一路挺進半決賽的征程當中,5-3-2陣型體現出的平衡性亦反復得以佐證。不過,今天這場季軍爭奪戰,荷蘭在陣型方面稍稍做出了調整。
荷蘭今天使用的3-4-1-2陣型其實可以視為5-3-2陣型的備用版本,因為核心要點並無太大區別,即:三中衛配置+邊衛負責整條邊路+攻擊線呈現倒三角(1名前腰+2名前鋒),而范加爾做出這樣的調整很大程度上是由於登場人員變更。
范加爾會把5-3-2戰法移植到曼聯嗎?這個問號只能由時間拉直。但必須強調的是,儘管5-3-2陣型在本屆荷蘭取得了巨大成功,而且一度引來阿根廷仿傚,但並非所有球隊都適用這套戰術體系,就以上賽季歐冠得主皇馬為例,該隊就沒有使用5-3-2陣型的土壤和必要。
皇馬中衛配置(佩佩+拉莫斯)不弱,改踢三中衛顯得有些畫蛇添足,安切洛蒂麾下沒有像庫伊特、揚馬特這種攻守水準極度平衡的邊衛,卡瓦哈爾、阿韋洛亞、馬塞洛、科恩特朗等人要麼守強于攻,要麼攻強于守,因此,5-3-2里的邊衛打法也不能夠應用於皇馬。
至於進攻端,皇馬就更沒有必要像荷蘭這樣(斯內德+羅本+范佩西)只保留三位攻擊手,因為這麼做無疑會造成極度的資源浪費,C羅、貝爾、本澤馬、迪馬利亞、伊斯科……棄用誰都無異於引火燒身。
歸根結底,不管使用什麼陣型與戰術打法,其出發點都得是基於本隊人員配置和特點。試想,如果荷蘭配置跟皇馬一樣,范加爾還會使用5-3-2嗎?他執教阿賈克斯、巴薩、拜仁的時候可是出了名的進攻偏執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