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
中新網福州10月21日電 (閆旭)“我們的選手都比較年輕,在沒有比賽的時候都喜歡去青運村裏的文化小屋看一看。”香港游泳隊的崔教練給了“青運村”中的文化小屋一個點讚,“通過這次青運會,我們不僅交流了比賽經驗,也學習到了許多文化方面的知識,豐富了運動員們的精神世界。”
連日來,正在福建全面展開的中國首屆青年運動會(簡稱“青運會”),給參與的人留下了耳目一新的印象:有別於中國的全運會乃至亞運會、奧運會,“青運會”在體育競技之外,還有豐富多彩的文化教育活動。
“青運會和其他運動會最大的不同,就是把文化教育融入到體育競技比賽中去。”組委會官員表示,青運會的參賽對像是青少年,因此青運會要成為青少年參與文化交流互動的平臺。
探訪“青運村”,記者發現文化教育活動成為“村內”一道靚麗的風景線。
設置在運動員住宅區和餐飲區之間的文化廣場,設有10個“青少年文化創意小屋”和10個“海上絲綢之路文化體驗小屋”。文化與娛樂的融合體驗,每天吸引大量青少年運動員來玩一把。
“夢幻小屋”內,幾名運動員正在體驗9D電影、3D體感遊戲、3D打印機,直呼“好真實!”合肥代表團的崔耀告訴記者,文化小屋的體驗“非常不錯”,體驗到很多新的科技,也了解了絲綢之路的歷史文化。
“故居探索”小屋是與福州歷史文化名人嚴復的生平結合起來的密室逃脫遊戲,密室模倣嚴復故居設計,逃脫線索是《天演論》、嚴復的生平事跡,要把青運會吉祥物“榕榕”的標誌貼在嚴復生前走過的地方才能打開密室的門。
記者在小屋外遇到“逃脫”失敗的幾名田徑運動員,他們在規定時間內沒有打開密室的門。“這個挺難的,需要一點歷史知識。”陳欽壬説,歷史遊戲更有挑戰性,他和幾名隊友約好了解嚴復生平後再來“闖關”。
“開賽以來,我們的20個小屋每天晚上人氣爆棚,運動員的參與程度非常高。”首屆青運會組委會文化教育部綜合處處長、福州市教育局副局長李紅説。
不只有文化小屋,本屆青運會組委會還設計了“年輕的朋友來相會”、“志願+青運志願文化體驗活動”、“我的夢”青運會運動員進校園、“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中國有福、青春有夢”系列互動晚會等11項文化教育活動,實現青少年在文化、教育和體育競賽之間的融合。
“博戲——中國古代體育文物展”由組委會聯合全國各大博物院舉辦,是體育界與文博界的首次跨界融合。一撥又一撥青年運動員前往近距離觀看200多件體育文物,追溯中國體育的起源,感受中國傳統體育文化。
“中國傳統體育文化歷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先民共同創造的身體文化活動形態,同時也是中國傳統文化的有機組成之一。”國家體育總局宣傳司副司長溫文説,該展挖掘了中國古代體育項目在培養人和教育人方面的意義與價值。
“青運村”內,還有閱讀室、陶泥創意吧、青年聯歡廳、沙畫吧等各式各樣貼近青少年的室內活動功能室,還有表演舞臺為運動員提供電影播放、文藝晚會、村民活動等文化娛樂活動。據統計,“青運村”內各項文化活動已累計吸引運動員13000人次參加。
“青運會很好地融入了文化教育的功能和元素。”國家體育總局副局長楊樹安認為,這使得廣大青少年運動員在參加比賽之餘,能夠參與更多的文化教育活動和交流活動,培養他們一種健康的人格品質。
兩岸青年交流也成為本屆青運會賽場之外的一抹亮色。開幕式上,兩岸青年手拉著手,肩並著肩,同臺演繹了濃郁的“海峽元素”;“青運村”的志願者之家裏,林彥含、連玲玉、江亦帆等來自台灣的志願者,教青年運動員創作音樂、環保創意作品。
“90後”台灣姑娘林彥含説,友誼是參與青運志願者服務的最珍貴收穫。
誠然,體育與文化教育聯姻,首屆青運會對辦賽模式的探索創新,讓參與者增進了解、交流文化、建立友誼、分享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