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張安新的企業裏,灌湯包子的配方就貼在墻上。
難道張安新就不擔心洩露秘方,對自己不利嗎?他的這種反常做法,在行業內非常少見。
陜西省烹飪餐飲行業協會李有堂會長:有的企業來講,把這個配方當做命根子,只有在少數人手裏來進行配。張安新對待秘方,他和其他老闆的做法是不一樣的。
員工喬向利:你這配方要是讓別人掌握了,那在咱對面開一個,人家便宜咱包子一塊錢,咱不是就很難受嘛。當時就覺得挺危險的。
張安新:我覺得這不是啥高科技的東西,我能從別人那兒學來,我覺得別人完全也可以從我們這兒學過去。
張安新覺得餐飲的味道不難模倣,與其故作神秘,還不如透明化。
張安新説如果他只靠所謂秘方,可能早就倒閉了。既然張安新不看重秘方,那麼他靠的是什麼呢?
![]() |
這是張安新的工廠,每個月都會舉辦一些包包子比賽。
西安湯包的標準嚴格,從搟皮到成型,都有講究,這需要大批專業的包包子人才。暫時還無法用機器去代替,這就限制了包包子的速度。
從2008年開始,隨着張安新的專賣店超過30家,張安新越來越感覺到這個問題的緊迫性。沒有大量包包子人才,即使別人知道了配方,他們也是不可能做大的。所以張安新把重點放在了人才培養上,培養了很多這樣的包包子人才。
張安新:你幹了幾年了?
員工:10年了。
張安新:你都10年了。你呢?
員工:5年。
張安新:你看她都5年了,她們一直就是幹這個包包子,她都幹了10年了。
![]() |
記者:機器不行?
張安新:機器不行。
記者:它難在哪?
員工:這個手法跟平常我們家裏包的包子都是不一樣的,而且這種餡子也是稀一點的。比如説齊褶子,咋樣轉皮子都是有技巧的。
張安新規定,所有新加入企業的人,無論是哪個崗位,都得先學習包湯包,讓所有人了解一線生産,培養了大量人才,包括管理人才,這是他最看重的。
張安新:直到今天,雖然又進來了很多外企、合資企業的一些管理人員進來,我就跟他們講了,我説我們一定要倡導,要讓這個企業做成一個大家,要讓大家有這種安全感,要有這種感覺,我就有一種歸宿感,我覺得這種力量遠遠超過了技術的力量。
到2014年,張安新的湯包店超過了40家,他還組建中央廚房,統一標準,為各個湯包店集中配送各種材料。張安新的店舖雖然叫湯包店,但同時還銷售其它菜品,多樣化的經營給張安新一年帶來2.5億元的銷售額。
——本文由中央電視臺七套《致富經》欄目提供
CCTV-7《致富經》欄目播出時間:
首播:每週一至周五21:17-21:47
重播:每週一至周五13:42-14:12
財富無處不在,行動成就夢想!《致富經》欄目感謝您的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