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張麗:要幾個才能拿貨?
批發商:十個。
記者張麗:十個是吧?必須要十個?
批發商:對。
在這裡拿貨一般要求10件起批,也就是買10個包才能給批發價。
經營戶張金英:你比如説他一個包掙五角,十個包才掙你五塊錢,所以説他要十個起批的。
經營戶宋麗萍:好不容易研發出來一個新産品來,今天剛上櫃,人家就買走了。指不定到明天,別人就出來了這個産品。所以説,基本上我們白溝批發的這個商戶,全都是十個以上才賣。
批發商為了保護自己的利益,設定了10件起批的門檻。而對於黃建橋來説,這是一堵墻。
![]() |
黃建橋妻子薛莎莎:其實我們根本用不了十個包,我們可能就需要一個。但是我們一進的話,就得進十個。
因為貨品積壓,資金周轉困難,每次妻子拿貨之前都要去趟銀行,看看卡裏是否有貨款到賬。
黃建橋:訂單來了,心裏就一驚,説這次不會又要了哪個沒有的貨吧。然後如果要是有這樣的情況的話,我們就得趕緊看看卡裏面有多少錢。然後缺幾種貨,然後我們要拿這幾種貨的話需要多少錢,然後看看能不能補上。
為了賣一個包,要進10個包,一段時間後,存貨越來越多,資金周轉不靈,黃建橋不得不關停了網店。他沒有想到,這次失敗的經歷,裏面竟然埋伏着一個商機。
關停了網店,黃建橋坐上火車去了長沙,到一家做得很火的賣茶葉的網店裏打工,他在那裏三個多月,學了很多網店管理經驗,2009年5月,黃建橋回到白溝,手裏拿着3個月賺來的2萬多元錢。這時受金融危機衝擊,一向依賴出口的白溝的箱包市場非常冷落,黃建橋卻認為自己翻身的機會來。
黃建橋對於過去到批發商城進貨記憶猶新,這次金融危機讓他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 |
黃建橋:當時這個2008年金融危機以後,就有很多公司都不景氣,很多裁員的。這麼多人肯定有一部分創業,一部分再就業,每天有很多網店開張。然後我想這麼多的網店開張,他不一定都有優勢的貨源。
與實體店的蕭條相比,電子商務正在蓬勃發展,每天網店增漲上千家,有了前面的切膚之痛,黃建橋想做一個批發網站,專為網店供箱包,只要客戶繳納299元保證金,就可以享受一件起批,代為發貨的服務。黃建橋找到原來以外貿為主的生産企業,這些原來不願意做小單子的老闆,竟然同意給他供貨。
生産企業張憲:2009年,金融危機嘛。我們以外單為主,然後2009年外單貨特別不好做。他(黃建橋)去我們那兒,然後慢慢我們就開始給他貨了,松口給他貨了。
從生産企業直接拿貨,成本降低,黃建橋給客戶的批發價格非常實惠。
黃建橋:一般這個市場的價格能做到七八十塊錢,零售的話七八十塊錢,八九十塊錢這樣。我們這邊的話,批發價是39塊錢。所以就是説,我們保證了産品的品質,用戶的體驗,還有有優勢的價格。
看著外地大包小包來白溝進貨的實體店客商,黃建橋又給網店增加了一項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