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們司空見慣的垃圾袋通過文起東的創新産生了獨特的價值,成為他打開市場的殺手锏,他也因此成為國內塑料製品行業的傳奇人物。不過在營口,人們津津樂道的還有文起東超快的發展速度,特別是最近6年時間,他的企業在全行業都很低迷的情況下,逆勢增長,銷售額年均增長30%,90%的垃圾袋出口日本和歐美等多個國家,2012年銷售額超過4億元。
文起東朋友劉學智:從一無所有開始做起,走到今天非常不簡單,我們非常佩服,他的出口量很大,據説他們已經做到接近日本市場的三分之一。
營口遼海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孟凡學:像我們這裡有不少人很羨慕他,老文想得早,起步早,跑得快。
營口市站前區人民政府常務副區長王正剛:原來以為一個小小的塑料袋,就是一個裝垃圾的或者是裝食品,那麼現在我去一看,應該説對我的思想觀念,也産生了一次衝擊。對全區來説,文啟東這個企業,使我們樹立了一個標杆。
營口海關副關長姜楠:營口海關轄區註冊企業是1000多家,現有A類企業是19家,那麼雙A類企業僅有文總這個企業,進出口企業獲得雙A類的管理類別應該説是最高榮譽。
![]() |
文起東的家就在遼河岸邊,從小他喜歡樂器,長大後成為營口市歌舞團一名彈奏三弦的演員,26歲那年成為營口歌舞團的副團長。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全國上下對文化的渴求催生了演出熱,行內話叫“走穴”,文起東帶着歌舞團演出了七年,去過很多城市,他賺到了人生中的第一個100萬。
文起東:我在報紙上看到一些數據,是好像全國得有幾千個,大概有兩三千個這樣的團在全國開始走穴。估計我們應該是在全國起碼20個之內。包括現在還活躍在舞臺上的這些一線的名演員,我們有很多都是那時候跟他合作過。
1997年,感覺到四處演出非常辛苦,文起東決定轉行。回到營口後,他經營過酒店,做過進出口貿易。2000年,文起東從對日出口貿易中發現了加工垃圾袋的商機,隨後籌資100多萬元建起了一個小加工廠,當時像他一樣的小加工廠在營口市就有上百家。不過,就在2003年,文起東卻因為一個決定,一下子從當地100多個小加工廠中脫穎而出,奠定了國內産業領跑者的基礎,而這一切都源於一場戰爭。
2003年3月,伊拉克戰爭爆發。這場遠在數千公里之外的戰爭卻把文起東的神經撩撥得異常緊張。
![]() |
文起東:我們當時就非常非常地出乎意外,非常震驚。一星期以後,伊拉克的部隊已經沒有抵抗,薩達姆還沒有找到的時候,我們就知道我們的決策已經錯了,
這是聚乙烯顆粒,它是石油的衍生品,也是做塑料袋最主要的原料,聚乙烯經過200度左右的高溫融化成液體,再經過這套設備吹成柱狀冷卻後變成塑料袋。
伊拉克戰爭爆發前,文起東預測戰爭可能持續半年以上,他擔心石油價格暴漲會帶動聚乙烯漲價,於是提前從日本供應商那裏買進了1200噸聚乙烯原料,足夠他用上一年。不成想戰爭一個多月就結束了,聚乙烯價格直線下跌。
營口遼海包裝製品有限公司公司董事長孟凡學:當時的笑話大了,當時是1萬元錢一噸那個聚乙烯顆粒,大家買的時候應該是7000元一噸,伊拉克戰爭結束的時候賣4900元一噸,1噸差2000元。
那段時間,文起東和幾位朋友經常聚在一起,可是不管怎麼商量,他都不知道該怎樣應對這個突來的打擊,他的企業被推到了絕境。
文起東:我們這1200噸的合同,我們執行還是不執行,當時對我們確實是一個很糾結的事,如果我們執行了,這1200噸按當時的市場價我們要虧人民幣300萬元,那個時候我們一年只有70多萬元的利潤,要虧300萬元,要白幹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