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創新“五個三”模式 河南新縣走出一條以鄉村旅遊帶動脫貧攻堅發展之路

三農 來源:央視網 2020年04月22日 16:55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近年來,河南省信陽市新縣圍繞全域旅遊發展目標,立足特色旅遊資源優勢,把鄉村作為旅遊發展的主戰場,將旅遊作為鄉村振興主抓手,堅持以科學規劃為引領,以特色産業為根基,以美麗鄉村為載體,緊扣“高品質”要求,創新“五個三”模式,走出了一條以鄉村旅遊帶動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可持續發展之路。在旅遊及相關産業的帶動下,全縣32個鄉村旅遊扶貧重點村11321名貧困群眾實現穩定脫貧,84.34%的建檔立卡貧困群眾在旅遊發展各環節受益,旅遊已成為助力縣域經濟發展、帶動富民增收的支柱産業。2018年,全縣共接待遊客636.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33.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5.7%和42.5%。其中鄉村旅遊人次和收入分別佔比56.7%、67%。

 

  厚植優勢,“三重保障”繪藍圖

  規劃引領。把全縣作為一個大景區來謀劃,把鄉鎮作為一個景點來構圖,把村莊作為一個小品來設計。圍繞“一鎮一主題,一村一特色”目標定位,構建了由9個特色旅遊小鎮和18個特色村落組成的“九鎮十八灣”鄉村旅遊發展佈局,逐步形成了集觀光、休閒、度假、康養于一體的鄉村旅遊産品體系和全域景觀。

  政策支撐。結合全縣脫貧攻堅工作,累計整合農業、水利、交通等涉農資金12.8億元,投入鄉村旅遊基礎設施建設,作為鄉村旅遊發展引導資金;出臺相關扶持政策,每年設立1000萬元旅遊業發展獎勵扶持資金,重點對鄉村旅遊龍頭項目給予貼息扶持和基礎設施補助,對上規模的特色鄉村旅遊産品給予政策支持和資金獎勵。

  機制保障。成立新縣旅遊委,縣委書記兼任旅遊委主任,縣政協副主席兼任旅遊局長並專職旅遊工作,健全“縣有旅遊委、鄉有旅遊辦、村有管委會”的三級旅遊管理體系。成立鄉村旅遊經營單位等級評定委員會,制定《新縣鄉村民宿管理服務指南》,組織全縣300家旅遊企業成立新縣旅遊協會、民宿協會、餐飲協會、旅遊商品協會,不斷完善行業自律機制,推動鄉村旅遊規範化、品質化發展。

  強化配套,“三項提升”固根基

  優化人居環境。實施美麗鄉村生態新縣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和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建設美麗鄉村五年行動計劃,每年設立1000萬元改善農村人居環境專項資金,實施農村生活垃圾、污水治理專項行動,整治農村“八亂”,提升公共服務,實現了全域“一眼凈”的目標,打造了城鄉共榮、居遊一體的鄉村旅遊大環境。截至目前,全縣共建成改善農村人居環境達標村151個(其中示範村76個),全縣所有鄉鎮均成功創建為國家級生態鄉鎮、省級以上衛生鄉鎮。

  完善基礎設施。全面實施農村公路建設三年行動計劃,實現百人以上自然村通旅遊公路;實施鄉村“六小工程”行動,完善鄉村旅遊標識系統、諮詢服務體系,建成鄉村旅遊生態停車場70個;將廁所革命列入全縣十件民生實事之一,全縣共新建、改擴建現代化公廁380座,實現了鄉村旅遊點、精品旅遊線路、交通集散點旅遊廁所全覆蓋。

  推進人才強旅。立足勞務大縣優勢,實施“999人才回歸工程”,鼓勵回歸人才創辦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家庭農場359個,新縣被確定為全省返鄉農民工創業示範縣;在本地人才培育上,建設大別山民宿學院、大別山鄉村振興學院,開辦“大別山旅遊講堂”,開展“紅城英才”“紅城管家”培訓課程,實現鄉村旅遊管理、服務培訓全覆蓋,為鄉村旅遊發展提供了強大的智力支撐。

  深化融合,“三大特色”強肌體

  打造“多彩田園”。堅持文旅融合,挖掘豐富的鄉村民俗文化,舉辦全國首屆鄉村復興論壇、大別山鄉村旅遊文化節、大別山民俗文化節、大別山茶花節等文化旅遊活動,建成民俗文化園、民俗博物館、油茶文化公園等文化旅遊精品;堅持農旅共建,大力培育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油菜、紫雲英等特色景觀性種植産業,建成集農業觀光、果蔬採摘、美食體驗為一體的“旅遊扶貧·多彩田園”創業示範基地86處,帶動22079名貧困群眾就業增收,新縣被評為全國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縣;舉辦踏青節、銀杏節等賞花節慶活動,組織開展攝影、書畫等文藝創作活動,叫響了“賞花濟”旅遊品牌。截至目前,全縣發展農家樂497家、民宿體驗場所94處,培育星級以上鄉村旅遊經營單位49家,獲批省級休閒觀光園區3家、省級鄉村旅遊特色村9個,旅遊從業人員達5萬人。

  做活“教育培訓”。充分發揮大別山幹部學院、大別山紅色商學院引擎作用,深入挖掘大別山紅色精神內涵,做活紅色教育培訓、商務培訓産業,建成紅色旅遊“體察式”教學點39個,通過開展“體農時、知農情、幹農活、進農家”等多層次紅色旅遊體驗活動,全縣累計培訓學員25萬人,催生紅色培訓機構17家,有效激活了鄉村消費市場;立足生態優勢,建成大別山露營公園,開發以房車露營體驗、青少年研學旅行為內容的新興旅遊産品,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露營旅遊論壇暨首屆大別山區域房車露營大會,景區年接待遊客超過100萬人次,帶動周邊村組年用工量達3700人次,銷售農副産品600萬元,有力助推了脫貧攻堅。

  發展“步道經濟”。緊扣“山水紅城、健康新縣”發展定位,建成全省首條500公里國家級登山健身步道,舉辦全國群眾登山健身大會、國家登山健身步道聯賽、China100戶外運動挑戰賽、亞洲越野大師賽、相親&公益半程馬拉松等11場國家、國際級體育賽事,實現了“周周有主題、月月有活動、季季有賽事”。鄉村旅遊與體育健身深度融合,推動“步道經濟”快速發展,拉長了鄉村産業鏈條,帶動沿線16個貧困村參與旅遊發展,1萬多名貧困群眾共享旅遊紅利,新縣獲評為“2017中國體育旅遊目的地”“河南省體育産業示範基地”。

  示範引領,“三則案例”闖新路

  西河大灣模式。西河灣——國家傳統古村落、中國景觀村落,依託原生態古建、古樹、古寨等風貌特色,堅持“修舊如舊”原則,整合各方資金2000萬元實施古民居修繕工程,將古村落保護開發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打造古村落休閒度假基地。2013年開始,該村發動返鄉創業“新鄉賢”力量,領頭創辦農民專業合作社,吸納群眾以房屋、田地、山場入股開發旅遊産業,先後打造出古楓楊咖啡廳、水舍精品酒店、森林劇場等一大批旅遊項目。僅2018“十一”7天,小村接待遊客達10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200多萬元,周邊農家餐館已發展至40余家,帶動全村101戶362人實現穩定脫貧。

  創客小鎮模式。田鋪大塆依託“豫風楚韻”特色,緊扣“鄉村創客”主題,將自然與人文、古樸與現代深度融合,將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與美麗鄉村建設有機結合,整合各類“雙創”資源,把創新創意植入美麗山水,以時尚元素增輝傳統村落,打造了河南省首個鄉鎮層面的創客小鎮。在這裡,群眾積極參與旅遊發展、融入鄉村建設,開發出田鋪豆腐乳、豫南刺繡等品類豐富、層次多元的鄉村旅遊商品,打造了愛蓮説主題餐廳、不期而遇書吧、食面埋福面館等20余家特色小店,輻射帶動周邊6個貧困村,193戶貧困戶入股合作社,實現穩定脫貧。創客小鎮理念不僅讓傳統村落煥發出勃勃生機,走向大眾,更為建設美麗鄉村、發展文化旅遊探索出一種新的模式,開啟了一種新的思路。

  耕讀小鎮模式。大別山耕讀小鎮以“晴耕雨讀”為發展理念,以特色農業為依託,以旅遊産業為支撐,打造了一個既體現傳統農耕文化特色,又具備現代産業功能的旅遊目的地。在這裡,農民不脫離“本業”,依然從事種養加相關産業;農村不改變“本色”,依然保持山水林田湖生態肌理,依託6000畝土地的流轉利用和景觀化打造,家庭農場變成旅遊景點、“三留守”變身“上班族”,人人有自己的位置,人人有自己的發揮,貧困群眾積極參與其中,村民共享旅遊發展紅利。三年來,農場立足農業發展,通過實施到戶增收項目(有機水稻種植),吸納345戶貧困群眾入股分紅;農場常年務工300余人,人均增收4000元以上;通過資産入股項目建設,帶動周邊5個貧困村集體經濟發展,年均增收2萬元,耕讀小鎮已發展成為新縣旅遊扶貧和鄉村振興的示範項目。

  新縣將旅遊作為貫徹落實鄉村振興戰略的重要抓手,探索出“政府主導+合作社帶動+運營公司管理+貧困戶參與”的鄉村旅遊開發模式,將鄉村旅遊發展成果最大限度轉化為群眾共享的紅利,助力群眾實現“入股股金、就業薪金、資産租金”多重收益。新縣發展鄉村旅遊助力脫貧攻堅、助推鄉村振興的做法被各個新聞媒體連續報道,相關經驗被河南省委工作信息、工作交流和河南省政府工作快報、參事建議專期刊發。2017年、2018年連續兩年河南省旅遊扶貧現場會在新縣召開,新縣以優異的成績實現脫貧摘帽,被確定為河南省旅遊扶貧示範縣、鄉村振興示範縣。(資料來源:國家發展改革委)

返回三農首頁
分享到:
掃一掃
央視影音客戶端
央視影音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
掃一掃
央視財經客戶端
央視財經客戶端
掃一掃
熊貓頻道客戶端
熊貓頻道客戶端
實時熱點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