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新聞客戶端

央視新聞客戶端點擊或掃描下載

三農新聞農經視訊

砥礪奮進的五年:從美麗鄉村到美麗心靈

三農 來源:南京日報 2017年07月11日 10:08 A-A+ 二維碼
掃一掃 手機閱讀

原標題:

  黃龍峴改善環境的同時改變村民生活方式——

  從美麗鄉村到美麗心靈

  小朋友們在黃龍峴撿拾垃圾。 千百園環境教育基地供圖

  4日晚9點半,喧囂了一天的黃龍峴終於安靜下來,明月當空,繁星點點。群山環抱、樹木蔥蘢中,5名“90後”趁著夜色,在蟋蟀奏鳴曲中躡手躡腳地向牌坊水庫旁的茶園進發。

  雨後的小徑略顯濕滑,一人差點滑倒在地,“噓……”他向同伴報聲平安,同時示意大家不要出聲,繼續前行。兩公里後,山谷豁然開朗,大片茶園中星星點點閃爍著一盞盞橘色“小燈”,“小燈”忽明忽滅、忽高忽低,正是備受南京人喜愛的夏日精靈——螢火蟲。

  5名尋找螢火蟲的年輕人是千百園環境教育基地的大學生志願者,此行是他們在當地復育螢火蟲計劃的第一步:調研螢火蟲種群及分佈情況。志願者陳海濤、魏曉偉、陳德森等人一邊拍攝螢火蟲,一邊記錄其數量、出現時間等信息。

  “我們將根據調查數據分析農藥、燈光、人類活動對螢火蟲的影響,通過復原其生存環境,讓螢火蟲越來越多地出現在黃龍峴。”千百園環境教育基地顧問祝棟林表示。

  千百園環境教育基地由南京大學環境學院劉文傑等人發起創立,其宗旨是推動城鄉可持續發展及鄉村生態保護。基地2016年落戶黃龍峴,十多名大學生志願者先後走進山村,面向中小學生、當地村民開展環境教育。

  千百園落戶,和當地打造美麗鄉村密不可分。在祝棟林看來,黃龍峴日客流量最高峰達到5萬人次,傳播環保理念效果極佳;同時,從昔日偏僻的小山村轉變為人流量爆棚的鄉村景點,黃龍峴面臨的環境壓力巨大,村民們的環境意識也需要提升。

  千百園入駐後,當地的改變悄然而深刻——劉文傑等人四處求租房屋時,46歲的村民吳紀全將自家兩棟房屋以每年5萬元的價格租給了他們,這兩棟房屋原本有人願以每年八九萬元的價格租下來開農家樂。吳紀全還積極行動,在村裏隨手撿拾各種垃圾。

  由於怕人笑話,吳紀全只在傍晚時撿垃圾,後來村裏清理垃圾壓力漸大,他一有空就拿出垃圾鉗上路撿拾。“去年我賣垃圾大約賺了800塊錢。”吳紀全笑言,自己不缺這點錢,撿拾垃圾就是為了維護黃龍峴的生態環境,“美麗鄉村沒有好山水、好生態絕對不行!”

  讓志願者欣慰的是,村民們對吳紀全低價租房、撿拾垃圾行為從嘲笑、認可到點讚,少數人的環保行動逐漸變成了全村人的自覺行動,街坊鄰居也和吳紀全一樣,買了垃圾鉗加入到隨手撿垃圾的行列。

  當然,美麗鄉村建設改變的不僅僅是村民的環保意識,更直接推動了當地人從經濟收入、經營理念、鄉風文明的全面現代化——

  每逢重大節假日,四海酒家經營者王波就將電視機擺放在門前,方便遊客收看電視直播節目,激發大家的愛國情懷;

  龍鳳酒家老闆邢有龍原本在外打工,如今返鄉創業開了農家樂,一年收入輕鬆達到三四十萬元;

  58歲的村民吳欽用起了蘋果手機,玩起了微信、支付寶,記者和他聊天時,他不時打開微信查看信息,及時掌握食客預訂情況——本月2日,一名老主顧通過微信預訂了9桌農家菜。

  吳欽表示,村裏從閉塞到開放,大家必須跟得上時代。“建設美麗鄉村,村裏的環境變美了,大家必須維護好,於是出臺了村規民約,互相監督不能亂倒垃圾、不能亂搭亂建;從事服務行業,必須改掉愛説髒話的壞習慣,講話溫柔、和氣生財;為了可持續發展,必須增強環保意識,把黃龍峴優越的自然生態維護好,讓遊客來了還想來!”

  本報通訊員 張慶 楊浩 本報記者 周愛明

  新聞鏈結

  美麗鄉村推動鄉村文明

  根據《南京市“十三五”時期美麗鄉村建設行動計劃》,我市將描繪出空間優化形態美、綠色發展生産美、創業富民生活美、村社宜居生態美、鄉風文明和諧美的“五美”鄉村願景圖畫。

  至2020年,我市將打造3000平方公里美麗鄉村示範區,實現美麗鄉村建設覆蓋50%以上的規劃布點村(規劃發展村莊全覆蓋),總數達1000個村左右,其中示範村達到300個,力爭2017年江寧區、2018年浦口區和高淳區、2019年溧水區、2020年六合區全域美麗鄉村建設基本達標。

  美麗鄉村建設,帶動了農村經濟大力發展、促進了農村政治文明建設,提升了農村生態文明建設、帶動了農村社會文明建設,通過農村環境改善、農民增收致富,促進經濟社會管理模式和生活意識形態向現代城市轉變,在有機互動中實現發展融合,農村社會文明建設得到不斷深化。

實時熱點
860010-1133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