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丁永勳:北京治堵方案,徵民意別搞成躲民意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3日 10:0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為期一週的北京治堵措施徵求意見日前結束。北京市交通委稱,期間共收到網上提出的意見建議2929件,信函和傳真425件,總體持贊成支持態度。其中94.2%的意見都是建設性意見,表示反對的佔5.8%,主要集中在抑制機動車快速增長、單雙號限行、公車管理、徵收擁堵費等方面。(新華社12月21日報道)

  有消息稱,23日北京治堵方案有望公佈。交通部門提供的這個結果,顯然是為了説明公眾對方案非常支持。經過徵求意見的程序之後,方案也被賦予了更大的“合法性”,可以減少實施的阻力。但是,僅從公佈的情況看,這樣的徵求意見有點太草率,對結果的解讀也有一定選擇性,與大家普遍感覺的民意不符。

  首先,徵求意見時間太短,範圍太小。短短一週時間,無法充分討論;只在一個指定的網站上徵求意見,如果不是特別留意,多數人很難找到,導致參與度不高。一名同事就稱,他很想提點意見建議,但苦於找不到地方,而一忙,一週一晃就過去了。治堵新政,涉及北京千萬民眾的切身利益,也引起全國的高度關注,相比一兩千萬的龐大市民群體,不足3000件的網絡意見,顯得有些寒磣,其代表性令人生疑——隨便一個網絡調查,參與者都不止這個數。

  更大的缺陷是,這個方案包括很多原則性規定和框架,但缺少具體細則和辦法。比如,方案稱要使城市規劃更科學更合理、大力發展公共交通,這些應該沒有多少人反對,但是,具體到如何發展公共交通、要不要控制或者如何控制汽車增長,就會出現分歧。尤其是要對公民的合法私産設限、可能損害一部分人的利益時,必須提出具體的建議措施,並提供相關證據證明其有效性和可行性。如果沒有這些,籠統地讓人表達贊成或反對,有些強人所難;另外,徵求意見不是投票表決,而是為了方案更加完善。治堵方案裏麵包含著眾多措施,又不僅是一道選擇題,每個市民都可能對甲措施贊同對乙措施持保留態度,卻反對丙措施,怎麼能籠統地説百分之多少支持方案,百分之多少反對方案呢?因此,公佈的結果還應具體到某一項措施有多少人贊同、多少人反對,才能據此對方案進行修改和完善。

  即使我們相信這次徵求意見具有代表性,但對結果的解讀,也存在矛盾之處:雖然94.2%的意見都是建設性意見,但不能把提出建設性意見的都默認為贊成或支持。如果完全贊成,為何還有那麼多意見?把“提出建設性意見”和“表示反對”對舉,邏輯上也有問題,既然是徵求意見,反對意見也是意見,而且是需要認真解釋和回應的意見,也不能説反對就沒有“建設性”。

  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從一個小樣本的調查中,得出一個多數贊同和支持的結論,以此為治堵新政開路,正如很多網友所説的,不僅有失嚴謹,難説科學,恐怕也很難起到説服民眾的目的,執行效果也堪虞。治堵方案公佈之後,引起高度關注,媒體連篇累牘發表報道和評論,很多專家學者也從不同角度發表看法,在“限車”的公平公正、如何壓縮公車等方面,爭議、質疑和建議很多。這些聲音,都是送上門的民意,如何對待和接納這些意見,也可以檢驗政府主導的徵求意見是否有誠意。

  立法和公共決策徵求公眾意見,無疑是一種進步,但最近各地各部門頻繁進行的“徵求意見”,卻遭到不少質疑。公開徵求意見,是參與式民主的重要形式,但這種參與,一般應以代議制民主為基礎,有民意的採集和反饋機制,保證主流民意能夠影響決策。此外,徵求意見還要與信息公開、專家諮詢、專門聽證等其他形式相結合,才能真正達到效果。如果徵求意見過程失之於粗糙、倉促,且一結束緊接著就公佈方案,沒有足夠的時間吸收消化,民意的作用如何體現?任何不以聽取和採納為目的的徵求意見,都難脫走形式之嫌。北京交通確實需要改善,但所謂心急吃不了熱豆腐,缺乏廣泛共識、快刀斬亂麻式地弄出一個辦法怕不是最好的辦法。此前由於政策不明朗、缺乏權威聲音等引發了讓全國瞠目的“搶”車潮、囤(車)牌風,還不足引以為鑒嗎?    丁永勳(新華每日電訊評論員)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