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新京報社論:治堵方案還有再討論的必要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23日 09: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今天,北京的交通治堵措施正式發佈。治堵是大事,本應從長計議,但《北京市關於進一步推進首都交通科學發展加大力度緩解交通擁堵工作的意見(徵求意見稿)》,在網上僅徵求了一週意見便匆匆結束,讓更多市民失去了發表意見的機會。

  在徵求意見期間,北京市交通委和人民網分別做了一項調查,北京市交通委公佈的調查結果是:94.2%的被調查者對《意見》持支持態度,僅有5.8%表示反對;人民網的調查結果卻是:55%的網民認為《意見》“不全面,治堵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網絡調查雖然方便快捷,但在樣本收集的真實性、意見傳達的全面性等方面,還存在局限。僅以不過3000多份的調查樣本,就給出“全民支持”的答案,難以讓人信服。從調查數據看,兩項調查的結果存在巨大差異,相比交通委94.2%的被調查者支持《意見》,人們更有理由聽聽人民網55%的網民對《意見》“不滿意”的聲音。

  從長遠看,治堵勢在必行;而從當下的情形看,急匆匆出臺的實施方案,已經引發了不正常的搶購車輛潮,如果《意見》不完善,以後難免會催生其他問題。在治堵上,“高效”未必科學,只有集思廣益,考慮到各社會群體的路權,方案才能長久施行並獲得公眾配合。

  保證公車零增長、限制私人購車、徵收擁堵費,這些更像是不得已而為之的“下策”:短時間內可能會奏效,但時間長了,治標不治本的弊病便露了出來。治堵的辦法其實還有很多,比如公佈全市公車的數量,按適當比例予以放行;嚴查特權車輛的佔道、闖紅燈等行為;減少交通管制的頻率,在早晚交通高峰時杜絕非必要的交通管制……這些措施不但可見短效,更能見長效。

  在此之外,政府也應該制定更加明確的長效治堵戰略。比如,未來的城市規劃如何更加合理,而不是一方面“治堵”,一方面又允許在已經爆堵的地區再建摩天大樓;發展公共交通現在有目標,但是缺乏保障,有報告顯示,目前公交欠賬仍然很多。而在改善交通管理水平以及用經濟手段限制機動車使用等方面,恐怕也應該立足於未來,將調查和評估工作做充分。

  如果説前幾天語焉不詳的治堵方案是一種原則性的徵求民意的話,今天將正式公佈的具體的治堵措施,是否可以再進行討論和修改?在其實施前或實施過程中,能否再發起一次或多次更廣泛的民意徵求活動?有關部門完全應以更開放的態度面對,把每一條措施都設置評價平臺而不是整體評價,把傳送的渠道設置得更多些、更透明些,讓建設性的意見在得到公眾一致認同後,再補充到《意見》中去,真正體現城市道路屬於公眾的治堵理念。

  如果路上只有有權和有錢人的車跑,普通市民的路權被大大限制,交通再順暢,城市也會失去靈魂和魅力。如果以徵求民意為名、實際上人們不明就裏就出臺公共政策,這樣的公共政策將是不公正的。因此,如何以公平、公正、公開的方式徵求民意,體現道路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獲得公眾的最大支持,需要進一步思考。■ 社論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