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衝:別因為維基解密而懼怕信息公開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7日 09: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維基解密把美國的諸多秘密公諸於眾,而這些秘密又涉及世界各國,於是乎,戲劇性的一面出現了:世界各國政府空前地團結起來,口徑基本一致地討伐維基解密不負責任的舉措,而世界各國的自由派卻覺得解密很過癮,有人稱之為“無政府主義者的狂歡”。

  這裡面涉及到一個悖論:信息公開和國家利益之間如何權衡。按照美國人的邏輯,老百姓選出的政府本來就不應該有什麼秘密,這源於兩點:第一是美國根深蒂固的言論自由傳統,第二是美國人根深蒂固的對政府的不信任。

  美國第一任總統華盛頓在獨立戰爭後解散軍隊回家務農,因為他覺得一個強大的政府會招致麻煩;前總統裏根曾説,“政府不能解決問題,它本身就是問題。”

  正是由於這樣一個傳統,美國人覺得公開政府的信息是站在道義的制高點,他有權力這樣做。正是基於這樣的傳統,美國國會的聽證會是公開的,只要接受安檢,誰都可以進去聽,還有一個專門的電視臺直播那些辯論,誰都可以收看;正是基於這樣的傳統,涉及言論自由的案子,到大法官那裏,總是站在支持言論自由的觀點。

  到了維基解密這一步,顯然信息公開的步伐更大,給美國外交帶來的傷害也更多,好多美國的意見領袖跳出來説要逮捕阿桑奇,關閉維基解密並對相關人員予以嚴懲;但同時也有理智的聲音發出,認為不應取締維基解密,或者説,要把阿桑奇送進監獄很難。

  此刻,全世界都在觀望,看崇尚言論自由的美國如何處理此事。這個在世界上許多國家可以一關了之或一抓了之的事,在美國卻顯得十分麻煩。

  12月初,美國白宮發言人羅伯特吉布斯(Robert Gibbs)含混地説不排除對“維基解密”採取法律行動的可能,但美國的很多法律和國家安全專家表示,可能很難把阿桑奇帶到美國並對其提出指控,因為美國基本法保護言論自由。杜克大學國家安全專家兼法學教授西利曼(Scott Silliman)説,要想對阿桑奇定罪對美國政府來説極其困難,美國政府面臨的是一個又一個的無盡障礙。

  正因為如此,阿桑奇的被捕是因為性侵犯的指控,而不是洩露國家機密等眾所週知的原因。安插其他罪名逮捕阿桑奇顯得有些虛偽,因為誰都知道為什麼要抓他,但披著這個外衣,至少説明美國政府、歐洲各國政府不敢在言論自由問題上和公眾叫板,和傳統叫板,他們有所畏懼,有所畏懼的政府才是正常的政府。

  在世界上很多國家,洩露國家外交機密屬於有損國家利益,很容易嚴懲。但有時候國家利益很難定義,洩露國家機密實際上也很難定義。比如説,意大利總理貝盧斯科尼看了美國外交官描述他“不負責任、自高自大、能力不夠”的文件後,哈哈一笑了之;而在一些獨裁國家,辱罵領導人乃是罪大惡極。可見,不同國家、不同政黨、不同政府、不同時期對國家利益和國家機密的定義是不同的、變動的,但政府應該對民眾公開信息這個原則是永恒的。如果以變動的國家利益來對信息公開的行為進行定罪,很容易因一時之快而鑄成大錯,因暫時利益而違背了大原則。危險在於,大的原則一旦違背,如決堤之江河,對信息公開和言論自由的傳統將帶來不可估量的傷害。

  對於維基解密的評論,英國《金融時報》的社評説得透徹、在理,它旗幟鮮明地站在言論自由一邊。這篇12月1日發表的社論認為,為了信息自由,難堪只是小小的代價。如實了解執政者之行為,有利於民眾在選擇領導人時,更好地做出決定,並向他們問責。

  《金融時報》的評論提出,政府不能憑主觀願望把“維基解密”這類機構化為烏有;相反,政府必須改變和革新自身的信息處理方式。這可能意味著要更好地保護範圍更窄的重要機密。

  我們不能指望政府沒有秘密,如果沒有外交官私下的溝通、折衝、協調和對所在國國情的透徹了解,各國之間爆發戰爭的幾率將大大增加;我們也不能把政府的秘密看成必然,一個神秘兮兮的政府很難取得其他各國和國內民眾的認可。政府需要在信息公開和重要機密之間平衡,做好必要的保密工作,而窺知政府的秘密,永遠是維基解密、媒體記者、和大眾的樂趣所在,只要這樣,才能儘量減少政府犯錯誤的可能性。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