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錢江晚報:減稅應是“産奶”式改革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3日 08: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據報道,個人所得稅改革最早將在明年擇機推出。一位參與方案設計的人士稱,此次個稅改革既提高起徵點,同時更加注重“減少級次、調整級距”,減稅力度更為明顯。以月入3800元月收入為例,稅改後少交155元,而月入6800元稅改後少交355元。

  吵吵嚷嚷許多年的個稅改革終於有了眉目。對於目前日益高漲的物價和通脹來説,這無異於是一場及時雨。日前有媒體調查,一位年收入10萬的白領,每個月的收入大約在8000元左右,需要交個稅的部分就是8000-(800018%)=6560。按照個稅計算表格,超過2000元至5000元,稅率為15%,速算扣除數為125,那麼每個月交的個稅就是(6560-2000)15%-125,即559元。這麼算來,一年繳稅上萬,個稅就佔了大頭。

  個人所得稅,在國外被戲稱為“羅賓漢稅”,羅賓漢是個能夠“劫富濟貧”的梁山好漢。如今CPI連創新高,每個家庭眼看著每月要多支出幾百元生活費,幾百塊對富人不算啥,但是老百姓為了省個幾塊就不得不“香港打醬油”、“在家做海囤”。這個時候個稅還是雷打不動“如數上交”,顯然稅收就成了“稅痛”。

  遇通脹,就減稅。在個稅制度比較成熟的國家與地區,個稅起徵點已經與CPI漲幅挂鉤,實現指數化、動態化調整。比如,在德國,個稅起徵點每年微調一次,以保障公眾收入不受影響;美國歷史上就曾多次全民退稅;為了應對通脹壓力,我國香港地區多次大面積退稅,澳門地區兩次全民分紅,還富於民。

  難道這些國家和地區政府不怕“減收”荒了莊稼?實際情況是大可不必擔心,經濟學有個“供給學派”,研究表明,政府取得更多稅收收入的最佳途徑並不是提高稅率,恰恰相反,而是減稅。減稅,社會經濟就會繁榮;減稅,社會供給就會增加;減稅,政府稅收收入不但不會下降,反而會提高。

  這就是為什麼世界上很多國家,無論發達不發達,都忙著減稅。減個稅不僅可以拉老百姓一把,還可以拉經濟一把。更何況,中低收入階層頂了個稅“半邊天”,貢獻了全國個稅50%。現在天天嚷著提高起徵點,其實是一種被動“擠奶”式改革。因此,此次改革更著重于簡化個稅級次設置、拉開級距,目標應該在於讓減稅可以成為“産奶”式改革。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