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北京“治堵”成“添堵”癥結何在?

發佈時間:2010年12月10日 14: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鄭根嶺

      首都北京的交通治堵方案雖然還處於“猶抱琵琶半遮面”狀態,但業經國務院原則同意及其相關具體措施的傳聞猜想,在機動車經銷商的有意誘導之下,導致車市陡然升溫,一週就增加2.1萬輛機動車,日均上牌3000輛,超過前三季度和去年同期日均增量一倍,從而使北京市機動車擁有量達到471.1萬輛。

      可以説,北京市即將出臺的治堵方案,出師不利,事與願違,反而帶來了“添堵”的效果。因此就目前來看,也就很難稱之為一項理想的公共決策,説其階段性失敗並不為過,也明顯不當地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國務院的威望,值得好好反思。

      “風起于青萍之末”,這股爆發性購車狂潮並非空穴來風。我注意到,《中共北京市委關於制定北京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的建議》(裏面兩句話“加強機動車管理和引導使用”“制定防止機動車過快增長的措施”讓人敏感),11月30日中共北京市委十屆八次全會通過,《北京日報》和北京市政務門戶網站“北京之窗”12月6日才公佈,而在這兩者之間的一週時間內,北京市機動車即出現迅猛增長。如此“巧合”説明了什麼?我想大家不免産生相應的聯想。

      當然,風傳北京市限車早已有之,不能排除其中有“放風”“預熱”的成分,尤其是北京市委“十二五”建議裏那兩句含義豐富誘人猜想的話,還有國務院原則同意讓再修改的治堵方案,都不失為諸如此類有意無意的舉措。

      可問題是,這種事情,怎麼經得起如此語焉不詳、久決不下的“預熱”?愚以為更為可取的做法,要麼不説,要麼鏗鏘一聲斷然啟動,容不得小道消息風傳引發社會恐慌,並且採取措施讓知情人員嚴格保密並對泄密的人嚴厲追究。如果要廣泛徵求社會意見,就應該相應地充分公開透明想方設法請大家踴躍獻計獻策,在定案之前聲明只是討論形成共識的過程,並未有事先的不刊之論,這比起“透口風”似的方案草案預熱,效果顯然會更好一些。麻煩就在於如今這個樣子,“欲説還休”,不甚明了,讓人猜謎,各種傳聞滿天飛,尤其是在網絡時代,説不準那條傳聞將來就落實為真,如此這般經過媒體猜謎似的報道和網絡添油加醋般的發酵,不造成恐慌般的購車潮才怪呢!

      傳聞刺激了一部分人的買車衝動,政策預期導致新增車輛飆升,車多了更是加劇擁堵,擁堵了正好有藉口收取擁堵費,增加地方財政收入──對這樣的公共決策邏輯,免不了會有人質疑缺乏“執政為民”的味道兒,倒是有借機斂財的嫌疑,這與並不鮮見的交警像藏貓貓一樣借不恰當的臨時交管措施或因不作為而形成的違章陷阱、躲起來查違章罰單,有什麼兩樣?只是一些蛛絲馬跡但尚未明了的傳聞誘發購車熱,卻也正好説明限制機動車已經成為社會共識,是預期中可以接受的公共決策。既然如此,又為什麼會出現扎堆買車風潮呢?

      説來説去,不外乎一些人在稀缺資源競爭當中“只想佔便宜,不想吃虧”的心態在作怪。雖然在當今尊重個人利益、社會日漸寬容的大背景下,也不好對此過分指責,但問題是,都想佔便宜不吃虧,可總得有人吃虧,要麼是別人,要麼到頭來還是“搬起石頭砸自己的腳”,自己吃虧或自己跟著別人一塊兒吃虧。

      我這樣説,不是沒有可能,畢竟有關傳聞只是傳聞尚未“板上釘釘”。因此若説“買車有風險,搶購須謹慎”,也不能説沒有道理。按傳聞作個假設吧,除了都得有停車泊位證明,並且每個戶籍人口限購一輛車,非北京戶口還得提供暫住證、房産證、身份證明、5年以上勞動用工合同、社會保險繳納憑證和納稅證明之外,徵收擁堵費更會是一個眾望所歸的辦法(儘管有借堵斂財之嫌)。

      果真如此,則養車負擔加重,有些本來收入捉襟見肘的衝動買車之人則會欲罷不能,痛苦萬分。再加上大家都爭著趕最後一班車購車,導致北京道路上跑的車輛突飛猛進,交通擁堵日趨嚴重,一塌糊塗,平常的日子裏也出現前幾年大雪、大雨天氣造成的“極致擁堵”,不如步行不説,駕車者再著急也不能扔掉汽車回家,只好滯留在車裏度過漫漫長夜甚至白天寶貴時光,又耽誤上班,倘若經常出現這種局面,又該當如何是好?

      另外,早在一年之前,我已經注意到網上已有2015年的北京地鐵規劃圖,看了此圖油然而生一種欣慰,因為屆時北京的地鐵和輕軌已經連網成片,構成了四通八達、相當完善的網狀結構,一個人單憑地鐵、輕軌出行,無論到哪去,走路和轉乘公交都少。真到了那一天,我估計北京肯定會有相當數量的“有車族”會改弦更轍,放棄愛車,一改而成“地鐵族”,既方便又省時省錢(買車及其産生的相關費用,負擔太重),何樂而不為呢?

      已經買車的人,沒必要勸了,等日後收取擁堵費而不得不多掏腰包的時候,你再後悔吧。該勸的還是那些已經揣錢在手、正為買什麼車型而猶豫不決的人們,還是別趕這一非理性的風潮為好,再忍三五年,其實相當於為北京不再加重擁堵作出貢獻(北京市能否把用於治堵的錢通過某些途徑獎賞給那些不買車的人?),等首都北京的美好明天吧。

      依我之見,北京市與其鼓噪什麼治堵方案,倒不如大張旗鼓地宣傳地鐵、輕軌的發展前景。如果北京市有關部門對2015這一美好前景加大宣傳力度,讓首都本地居民或其他長期居留民眾都了然於心,我想大家倒真不至於為逃避此後嚴控機動車的傳聞而提前競相買車,也就有可能避免出現如今這種治堵反添堵的尷尬局面。

      北京公交服務質量需要改進的餘地也太大。以我乘坐公交的有限經驗,長安街上本有公交專用車道,可1路間隔1小時以上的情況經常遇見,並且一來就是多輛(68路也經常如此),問司機和售票員,説是某路段擁堵厲害所致。我就納悶,北京交管部門為什麼不把這些腸梗阻路段作為“難題”進行重點攻關呢?我就不信在現有條件下,沒有辦法加以改善。幹一行愛一行鑽研一行,應該是敬業之人的起碼要求,在這方面,北京交管部門做得咋樣,不能光聽他們自吹自擂,市民百姓都看在眼裏,反正擁堵如此嚴重,多多少少都存在工作不力、不到位的原因。再比如三環路、四環路一些出口擁堵一連三四條車道都難以通行,固然與一些司機不自覺光想夾塞佔便宜的自私自利心理有關,可交管部門缺位,不現場督導更是難辭其咎。還有某些交警光顧罰款而造成的車輛擁堵,也經常見到分外刺眼。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