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盛大林:新聞發佈會何以沒有“正面典型”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6日 09: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檢察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人民網輿情監測室發佈“地方應對網絡輿情能力分析報告(2010年7B10月)”。報告中,“新聞發佈會推薦”一項空缺。對此,人民網輿情監測室解釋,新聞發佈會是突發或熱點事件之後信息傳遞的重要渠道,然而從信息發佈、駕馭局面能力、對待媒體態度各方面考量,卻找不到足以推薦的發佈會案例(11月25日《京華時報》)。

  中國這麼大,熱點事件那麼多,各地應對網絡輿情與舉行的新聞發佈會可能每天都有甚至一天數起,然而在長達四個月的時間跨度裏竟然找不到一個新聞發佈會可以作為正面典型加以推薦,倒是反面的典型一説一長串,不能不讓人感喟。

  為什麼那麼多的新聞發佈會都不及格?在我看來,最主要的原因是互動缺失。

  新聞發佈會,是一個社會組織直接向新聞界發佈信息、解釋重大事件而舉辦的活動。“溝通活躍”是其最重要特點之一。所謂“溝通活躍”,就是指雙向互動——記者提問,發言人回答。如果僅僅是單向的發佈信息,那直接把通稿發表在官方網站上就可以了,何必耗費人力財力,還讓記者舟車勞頓呢?

  不設記者提問環節成了官方逃避敏感問題的“絕佳”手段,而實際上那是一種“最糟”的辦法。大道消息如果不暢通,小道消息必然滿天飛。如果政府避重就輕、躲躲閃閃,甚至“拒絕”記者提問,就無異於“默認”某些傳言。如此,新聞發佈會不僅起不到平息事態的作用,反而可能火上澆油、擴大事態。事實上,紫金礦業和伊春空難等事件的新聞發佈會就引來了更多的質疑。

  隨著網絡輿情對社會和諧穩定的影響越來越大,應對輿情能力的重要性也將日益凸顯。因此,新聞發佈會能否名至實歸,不僅是公民知情權是否得到保障的“試金石”,也是衡量政府執政能力高低的標準。(盛大林)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