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人民日報:弱勢群體如何走進“春天裏”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5日 09:3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人民日報關於弱勢群體的討論引來廣泛關注。一些新聞事件,也讓更多人把目光投注到社會的這一群體身上:

  農民工版《春天裏》走紅網絡,唱哭了眾多“80後”、“90後”網友;河南鄭州城管掌摑76歲菜農,10余萬微博網友“接力”關注,媒體紛紛跟進報道……

  “弱勢群體”不是新詞彙。早在2002年3月,《政府工作報告》就正式使用了“弱勢群體”一詞。從“讓人民群眾共享改革發展的成果”,到以共享為要義的“包容性增長”;從不斷擴大的社會保障範圍,到着力進行收入分配改革,改變弱勢群體生存狀況,在最大程度上實現公平正義,一直是黨和政府工作的重心所在。

  也要看到,不管是經濟的貧困,還是發展能力的貧困;不管是不斷蔓延的“弱勢感”,還是切實存在的貧困人群,弱勢群體的産生,是我們在改革發展過程中必然要面對的一個問題,也是必須通過加快發展才能逐步解決的問題。

  社會結構怎樣的變動,導致了弱勢群體的出現和變化?如何在社會轉型期的大背景下認識弱勢群體的存在?如何更好地面對社會轉型期帶來的各種問題?本期時事觀察,我們約請兩位學者,共同討論弱勢群體問題。

防止弱勢群體停留在“發展邊緣”

  經濟的持續增長,也令不公平問題日益凸顯。防止弱勢群體擴大化、積弱化、複雜化的趨勢,成為當下和今後一個時期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讓弱勢群體享受平等的權利、機會和社會福利,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弱勢群體是權利缺失的一個群體,也是最應該被社會關注的一個群體。如何認識弱勢群體,怎樣去關懷和幫扶他們,是一個很值得探討的話題。

  除了收入貧困,在很多維度上,都有不同的弱勢群體。他們受各種形式貧困的困擾:或在教育、健康、住房、就業等方面機會不平等;或在知識獲取和交流等方面權利較少;或者生存資源與環境條件惡劣,或者利益表達機會缺乏等。

  中國是一個人口眾多、地域遼闊、發展不平衡的發展中大國,在連續保持30多年經濟持續快速增長,創造人類經濟奇蹟的同時,不平等和不公平的現象並未完全消除。弱勢群體的存在,是中國的基本國情之一。

  中國正在經歷着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多重轉型,既有經濟體制轉型,又有社會、政治的轉型,也有開放轉型。這些轉型相互聯絡、相互交織、相互作用,構成了中國轉型與發展的獨特之處。但發展並不總是水平向前,發展過程中一定會存在着落差,落差越大,對經濟發展、社會穩定的衝擊就會越大。

  這些落差導致當前社會不僅出現經濟權利的分化,而且也出現了各方面權利分化的趨勢,有的人不僅在經濟上處於弱勢,而且在其他方面也處於弱勢:表達意願和訴求的渠道還不暢通,影響力、話語權較弱,甚至成為社會排斥、社會歧視的對象。

  弱勢群體正是在這樣的社會分化過程中逐步積澱、形成,甚至有擴大化的趨勢。弱勢群體擴大化是轉型期的弊病之一,這不僅是單一群體的擴大,而且弱勢群體間的關聯性相對較大,使得弱勢群體總體人口特徵更加複雜化,如與農民工群體相應的是留守兒童群體、留守農村婦女及老年人群體、失地農民等。

  中國經濟的轉型與發展帶來持續的經濟增長,也令不公平問題日益凸顯。防止弱勢群體擴大化、積弱化、複雜化的趨勢,成為當下和今後一個時期社會建設的重要任務。

  正如聯合國《人類發展報告》中所表述的,“人是一個國家的真正財富,發展的基本目標就是為人創造一個能享受長壽、健康和有創造性生活的環境。人類發展即是擴大人的選擇範圍的過程。”縮小社會發展地區差距和縮小弱勢群體應該是發展的重要目標,是發展質量的重要表徵。

  發展應“以人為本”,在中國就是以十幾億人口的經濟和社會凈福利最大化為本。“以人為本”就是以公平作為發展的中心,確保十幾億人口的所有人(而不是一部分人)個人權利、政治權利和財産權利得到制度上的保障。

  中國的經濟發展是當前世界上受益人口最多的發展。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發展一直保持舉世矚目的高速增長,但與此同時,一些過去被經濟高速增長掩蓋的民生問題開始集中凸顯。轉型過程中市場機制、公共政策與法律法規的不完善,使得機會不平等已成為阻礙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必須採取有效措施予以糾正。

  黨和政府提出要“全面建設小康社會”,讓發展成果惠及中國十幾億的人口。建設小康社會,必須防止進一步擴大的區域差距和收入差距,必須防止弱勢群體停留在發展的邊緣。

  “共同分享”是我們發展的基本原則、基本思路,也是發展的主要目標。它有三個方面的含義:首先是共同發展,即國家為所有人、所有地區提供共同的發展機會;第二是共同分享,就是要讓所有人都可以分享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的成果;第三是共同富裕,要避免貧富差距過大,這也是我們改革開放的最終目標。

  可以説,科學發展觀也是社會公平觀和共同分享觀。讓弱勢群體享受平等的權利、機會和社會福利,是公共服務型政府最重要的責任之一。

  防止弱勢群體停留在發展的邊緣,需要在全社會樹立公平觀,要有計劃地採納適宜中國國情的幫扶與發展方案,使得他們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

  首先,需要從收入分配機制上加以保障,政府應當將收入再分配問題置於突出位置,對低收入階層和弱勢人群給予特別的關注;第二,要賦予不同群體公平的就業機會和發展機會,在公共教育資源、醫療衞生資源的分配上要形成合理機制;第三,要科學設計社會階層流動機制,從戶籍制度、社會保障、稅收和財政收支體制、利益表達機制等方面確保弱勢群體的權利,通過制度變革使國家最大限度地代表民意、凝聚民心、集中民智。

  我們相信,通過政府及全社會的努力,共同分享的陽光將會普照中國的每位公民。在和諧互助的社會氛圍中,弱勢群體也將獲得更多積累社會資本的機會,將獲得更充分利益表達渠道和利益維護途徑。(胡鞍鋼)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