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剛橋:官員信息充分公開,猜疑還會滿天飛?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3日 09:2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嘉興市“競爭性選拔幹部工作辦公室”在當地日報、網站上公示公開選拔副處級領導幹部預備人選,除了本人的照片、學歷、工作簡歷、現任職務等信息,還公開了其配偶、父母、子女等家庭成員的社會身份。據了解,嘉興的這一做法在全國尚無先例。(11月22日《東方早報》)

  嘉興此番公示領導幹部預備人選家屬身份,對應著“公眾不信任”的社會現實。近年以來,因提拔的領導幹部“太年輕”而備受質疑的個案層出不窮。山東新泰市23歲的國有資産管理局副局長王然和海南臨高縣的“80後”副縣長李梅都被網友質疑“有背景”。一些人事腐敗個案更是強化了公眾對於“裙帶提拔”的猜想,對領導幹部選任“不信任”幾乎成了網民的習慣性動作。要扭轉這一社會心理,就得加大政府信息公開、確保選拔公平公正。

  官員因其崗位的公共性,而使得其隱私權受到限制,官員的某些個人信息也因此具有了公共性。近年來隨著一批法規的公佈,對領導幹部的個人信息進行“公示”常態化地進入了中國的政治生活。但這些點滴的進步無疑還有進一步拓展的廣闊空間。

  比如,在公示的時間上,能否貫穿于官員任職的始終,而不僅僅限于“任前”。就任之前才“公示”,對於公示對像是如何被“圈定”,以及有何業績,持何施政綱領,是否具備與其擬任之職存在衝突的家庭因素,公眾一概無從得知,自然也難以監督。

  再如,在公示的內容上,目前仍然停留在“姓名、性別、年齡、政治面貌、現任職務、擬任職務、工作簡歷”等最基本的信息。公示內容的多寡、範圍的寬窄,事實上左右了公眾監督的視野。也正因為信息公開的不充分,才讓各種猜疑滿天飛。一有“最年輕X級幹部”出臺,公眾就會條件反射式地聯想到,“他/她爸是李剛?”

  嘉興此番公示領導幹部預備人選家屬身份,無疑有助於對公眾質疑情緒的消解。據稱,該市此次選拔的副處級後備幹部人選都出生在1975年以後,主動公開父母、配偶、子女等直系親屬單位及職務,在打破了原有官員信息公開瓶頸的同時,也在事實上爭取到了民意,贏得了民心。

  但也要看到,凡觸及官員基本利益的改革,寄託于官員內部並不現實。近年來,一些地方在官員財産申報公開和官員任前信息公示上的實踐,多將對象局限在“擬任官員”、“擬提拔官員”或“入選預備官員”。這實際上是“劃清界限”,從“新”做起。

  我們應當承認,從“新加入者”推行改革舉措,阻力最小,成功幾率也相對較高。但這並不是終極解決之道。在官員信息公開上,並不存在“還需進一步研究”,或“待條件成熟”,就像嘉興公示領導幹部預備人選家屬身份一樣,信息收集並不困難,難的是公開的決心。

  嘉興拓展了官員信息的範圍,其他地方也同樣做得到;嘉興做到了公示官員預備人選家屬身份,也應該能做到官員(包括現任和擬任)財産公開。讚賞嘉興在官員信息公開上的努力,也期待在法治之下,其他地方能跟進。□王剛橋(學者)原題:官員信息充分公開,才無“裙帶提拔”猜想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