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付瑞生:在管與不管間,對“漲”説不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22日 09:21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錢江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國務院發佈《關於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保障群眾基本生活的通知》,祭起16項措施,要求進一步做好價格調控監管工作,穩定市場價格,切實保障群眾基本生活。各地區、各部門在11月底前將貫徹落實情況報告國務院。讓公眾欣喜的是,北京上海等地已經紛紛開展週末行動,出臺了一系列管控措施,開展價格大檢查。

  國內外媒體紛紛評論這一“臨時性管制措施”打響了通脹保衛戰。其實這一提法不確切,今年以來,5月26日、10月27日,國務院已經數度出手,“看牢”物價一直是中國高層的“一貫政策”。可是,這次“物價跳高”非同尋常,例如英國《金融時報》説10月的中國物價“讓人意想不到”,讓全世界都“寢食難安”。

  比起以往,此次非同尋常在哪呢?問題在於,管與不管的兩難。農産品定價大多市場化,蒜你狠、豆你玩和市場炒作有關,你不管、他就炒。而水電油氣都是行政價格管制的領地,但是這段時間限電、油荒、被聽證屢屢傳出荒誕的演繹,事實上,當前蔓延的油氣荒、批零倒挂、以次充好、缺斤少兩等問題都是通脹的另一張臉譜。

  這就是此次16條打出全方位組合拳的根本原因。5月出臺的四項物價穩定舉措不足以應對複雜的形勢,在管與不管的地盤,需要更加全能的選手理順價格體系。

  其實韓國對付“泡菜危機”的經驗值得汲取。韓國政府主要採取了兩項措施:一,從11月1日起,把燃氣費平均降低4.9%。二,增加比往年價格高的大蒜、辣椒、洋蔥等食品的進口,集中投放市場。在管得住的地方,降低燃氣費讓利於民;在不應該管的地方,加大供應稀釋市場,於是蔬菜價格應聲回落。

  在16條中,我們也看到,一方面在不應直接管價格的地方,中央要各地拿出具體辦法,嚴打惡意囤積變相漲價,嚴查惡性炒作,大力保障供應,重提“菜籃子”和“米袋子”工程,意在確保一個健康的市場價格機制,讓市場完成自我修復。另一方面,在應該管的領域,例如煤電油氣交通,要求保持天然氣價格穩定,取消一批不合理收費,降低收費標準,增加成品油特別是柴油産量,確保敞開供應,完善農産品綠色通道,實行化肥生産用電、用氣和鐵路運輸價格優惠等等。

  該管的領域,相關部門和壟斷企業必須“不與民爭利”,至於在不該多管的市場裏,政府不僅僅需要主動除惡,保衛市場,更需要給弱勢人群當好保姆多多貼補。正如內蒙古領導20日説的一句話,不求GDP“九連冠”,民生才是關鍵。未來可以想見,16條不是“臨時”而是“常態”,代表增長理念的轉型。《華爾街日報》因此評論,痛苦是暫時的,過去的經驗説明,堅定的宏觀調控將把中國送上更加健康的增長軌道。(付瑞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