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家興:二十年再相逢亞運回歸體育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9:0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京華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這二十年間國家心態和國民心態的變遷,寫照著國家和國民成長成熟的艱辛歷程,已然銘刻在中國發展進步的歷史記憶深處。這二十年間國家心態和國民心態的變遷,正是我們觀照亞運再次做客中國的最佳精神坐標。

  一別二十年後,亞運再次做客中國。今天,廣州迎來第十六屆亞運會。再相逢,依然是悅色歡顏,但意味已大不相同。二十年過去,非似彈指一揮間,中國畢竟滄海桑田。

  二十年前的那個秋天,亞運作為中國的尊貴客人閃亮登場,舉國久盼,九州同歡。其時,亞運原本銜命體育盛會,卻被國人戴上了諸多光環,寄予了諸多期盼。在那灼人的熱情中,亞運亦傾情演繹回報,在中國的成長歷程中築起了一座里程碑。

  為迎亞運,國家提倡捐款,全民為之奉獻。為盼金牌的至尊榮耀,為盼體育健兒為國爭光,萬人空巷,在電視機前歡呼狂熱。中國獲得183枚金牌,這個數字在許多人的腦海裏,歷二十年仍記憶猶新。

  那一次,亞運讓中國人收穫的還有國民信心與國力信心。其時,中國人在猶疑中走向世界,多少帶有些不自信。亞運的成功,讓中國人初步具備了一種大國子民的自信心,也讓中國人相信中國有實力有能力舉辦一場國際盛會。

  讓一場體育盛會來提升榮譽、提振信心、展示實力,多少有些勉為其難,多少有些不能承受之重。但當時的中國需要這種力量,吉祥物熊貓被命名為“盼盼”,在某種意義上成為了那個時代的精神符號,多少展示了中國對獲得這種力量的急切心情。然而,事實卻奇妙地讓中國獲得了這種力量。也正是這種力量,為中國其後的奮然前行夯築了一份堅實的基礎。在這個意義上,儘管二十年間,中國發生了天翻地覆般的變化,但國人仍然對亞運留有一份特殊的記憶,懷有一份真摯的情感。

  就在告別亞運的這二十年間,中國閱盡人間滄桑,曆盡國家悲欣。有香港、澳門回歸祖國懷抱這樣的百年盛事,也有北京奧運會這樣的百年夢圓,還有上海世博會這樣的超大型國際盛會。面對駐南聯盟大使館被炸這樣的國恥,國人曾吶喊反抗。面對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這樣的國殤,國人曾團結應對。這一系列的大事、喜事、難事、悲事,讓國家和國民變得從容,變得冷靜,變得理性。

  這二十年間國家心態和國民心態的變遷,寫照著國家和國民成長成熟的艱辛歷程,已然銘刻在中國發展進步的歷史記憶深處。儘管經歷了許多事,還可能面臨許多事,但這種已然成熟的國家心態和國民心態,能夠讓我們慣看秋月春風,洗盡鉛華,撥雲見日。而這二十年間國家心態和國民心態的變遷,正是我們觀照亞運再次做客中國的最佳精神坐標。

  今天,當中國與亞運再次握手,我們的心態已然平常,我們的笑顏充滿平實。亞運仍然是中國的尊貴客人,不過,我們已不會再讓這位客人承受其難以承受之重。而亞運,在卸載了那些光環與期盼之後,也便輕鬆地回歸了體育盛會的本來面目。(陳家興)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