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一偉:官媒很“給力” 百姓很溫暖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12日 08: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新聞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網絡熱詞“給力”登上《人民日報》頭版頭條。11月10日,《人民日報》頭版頭條標題《江蘇給力“文化強省”》讓不少人有些“意外”。一向以嚴肅嚴謹著稱的《人民日報》採用如此“潮”的標題,立刻引發如潮熱議。有網友將這一標題截圖發佈在微博上後,網友紛紛大呼“標題給力”。(11月11日山東新聞網)

  當冬日的大地上滿載著“春天裏”的陽光,往日“被式語言”在強權面前的委屈與無奈便一掃而光,迎接我們的是那“給力”下的陣陣澎湃熱涌之情。“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的句式在現實生活中儼然出現了另一番驚呼之象:“給力”一上報,“人民”就微笑!

  “《人民日報》很給力!”成為其拓展讀者階層跨——注重傳播效度,調整語言風格和表達方式——進一步從人民的視角出發等方面的肯定。作為黨報,關注網絡、使用網絡詞彙,注重“民”味,乃是順應潮流之舉。只有這樣通過這些人民喜聞樂見的實事,人民群眾才會真心誠意的閱讀,也才能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之文化“酵素”落到實處,真正做到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

  這次“人民給力”的一炮而紅,對於我們印象中《人民日報》“第一官媒”的嚴肅面孔可謂是來了一個洗禮式的突破。這與此前《人民日報》登載的南京市委宣傳部長文章:“各級領導幹部要高度重視網上輿情,將親自上網、了解輿情作為每天上班的必備功課,將網上輿情作為工作第一信號,將能否使用網絡、能否發現輿情、能否應對輿情作為衡量工作是否稱職的重要標準。”相互輝映,共同體現出近年來國家對網絡事物、網民群體、網上輿論越來越關注和重視。

  從胡錦濤主席、溫家寶總理都曾多次在網上與網民互動,獲得一致讚賞,到近日湖南省委書記周強在網上看到農民工王旭和流浪歌手劉剛演唱《春天裏》的視頻,熱淚盈眶後的兩度推薦;從九屆湖南省委常委中心組第二十九次集中學習會上的“文學藝術只有來源於生活才能高於生活,只有對生活有至深的體會,才能寫出感人的,受時代歡迎的偉大作品”,到湖南省優秀大學生村官表彰會上的“年輕人要有理想,紮根基層做大事”、“文藝創作是這樣,我們的工作也是這樣”……一邊是官,一邊是民;一邊是50、60後,一邊是70、80後,不管是工作還是生活,他們的精神之花在群眾的雨露中綻放著綠色和諧下的親民;不管是曾經還是現在,他們的追夢歷程在“春天裏”産生了跨越年代的共鳴……

  記得中宣部部長劉雲山在《文化是一個政黨一個國家的精神旗幟》中提到:文化發展根本目的是為了人民、依靠力量在於人民,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必須堅持以人為本、面向群眾,最大限度地滿足人民群眾的精神文化需求。社會主義文化是人民大眾的文化,人民群眾共建共享是一個重要特徵。發展社會主義文化,應當始終堅持以人為本,把滿足人民群眾精神文化需求作為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把人民群眾作為文化建設的重要依靠力量,做到文化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也許這正是這種“文化”在極短時間裏一下走紅,“引得無數英雄盡折腰”的原因吧!

  《易賁卦象傳》説到:剛柔交錯,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觀乎天文,以察時變;觀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改進文風,增加親民力度,促進綠色低碳經濟增長,全面落實科學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需要的也正是這股文化的力量。充分發揮報刊、廣播、電視、報紙、圖書等的重要作用,充分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整合各種資源,善於用客觀事實説話、用典型案例説話、用群眾的切身感受説話。當我們始終貫徹以人為本下的文化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的實踐時,相信文化的陽光將永遠普照大地,溫暖著人們心田!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