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葉匡政:海水進疆與炸喜馬拉雅山有一拼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9日 14:2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京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摘要:對海水進疆這類大一些的公共項目,還是應多聽取民意,多尊重些常識,多進行一些可行性的論證。否則的話,留下的可能不是一個劃時代的工程,而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笑話。

  據報道,新疆正在研討“海水西調”。新聞透露,內蒙古已成為“海水西調”的試點省份,錫盟成立了“海水淡化循環經濟産業項目前期工作推進領導小組”,據説項目一期總投資要628億元。這個“海水西調、引渤入新”的思路是:從渤海西北海岸提送海水達到海拔1200米高度,到內蒙古自治區東南部,再順北緯42線東西方向的洼槽地表,流經燕山、陰山以北,出狼山向西進入居延海,繞過馬鬃山余脈進入新疆。

  看到如此宏大的構想,我想大多數人會驚訝地合不上嘴,以為回到了“人有多大膽,地有多高産”的年代。從中國的東端往最西端新疆輸送海水,就是很多科幻作家也不敢有如此大膽的幻想,然而它卻可能被實施,地方政府竟然成立了專門的領導小組。稍微有些科學常識的人,也能看出這個設想的荒唐。

  拋開海水提送和淡化、工程建設和維護的高成本不説,海水進入內陸存在著大規模土地鹽鹼化風險。另外,還有季節問題,海水所流經的地方多有漫長的冬季,結冰斷流了怎麼辦?即便海水西調成功,又怎能保證蒸發的水分只降雨在當地,不會形成新的氣流循環方式?使用如此龐大的資金,建設前景如此難以預料的工程,或許還不如直接向內蒙古和新疆運輸淡水更可行,至少能讓當地民眾立刻受益。

  在我看來,這個點子比當年牟其中“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口子”的設想還不靠譜。牟其中的那個想法,經由馮小剛在電影《不見不散》中傳播,基本上大眾皆知了。其就是把喜馬拉雅山炸開一個寬50公里的口子,讓印度洋上的暖濕氣流經尼泊爾吹進青藏高原,徹底改變那裏的生態環境。然而,即使人工在喜馬拉雅山挖鑿一個寬50公里的口子,也可能會比開挖和架設從渤海到新疆的輸水管和河道要容易得多。

  這些年來,社會上這類不靠譜的建議還有很多,比如填平台灣海峽、引海入京把北京變成一座濱海城市等。這類大工程多有一個特點,表面上是為了公共利益,為了改善民眾生活或生態環境,但私底下,打的都是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小算盤。隨著現代傳播業的發達,有些官員也懂得了包裝的道理,要做就做大工程,最好能做有歷史功績和社會影響力、戰線越拉越長的工程。

  就像這個“海水西調”工程,當下還有比改變新疆和內蒙古生態環境更大的“牌坊”嗎?有網友在新聞跟帖中就分析了,工程一旦立項,在設計和論證階段是專家教授獲益,在徵地佔地階段國土部門獲益,在勘探施工維護階段工程地質水利部門獲益、在治旱階段環境部門獲益、在賣水階段市政部門獲益,而在每一個實施階段,當地主管官員想要有所收益都很簡單。

  民間早把這類好大喜功、勞民傷財的工程,嘲諷為給“長城貼瓷磚,給赤道鑲金邊”一般無用而多餘,但這類工程總在以新的方式進入人們的眼簾,挑戰公眾的智商和常識。

  對大一些的公共項目,還是應多聽取民意,多尊重些常識,多進行一些可行性的論證。尤其是專家學者,更得尊重自己的良知。否則的話,留下的可能不是一個劃時代的工程,而是一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笑話。

  原題《海水進疆:想到“給喜馬拉雅山開口子”》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