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石川:記者節,重申記者的尊嚴與權利

發佈時間:2010年11月08日 09:0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每年11月8日是中國記者節。記者節與護士節、教師節一樣,是我國三個行業性節日之一。記者曾被稱作“無冕之王”,但近年來,“記者維權”這個詞彙卻被人們越來越多地提及:有記者採訪時被扣留了、採訪設備被搶被砸了,採訪後被打擊報復了、被網上通緝了……11月4日,新聞出版總署副署長李東東表示,新聞記者正面臨複雜的職業生態環境。中國記協黨組書記翟惠生也坦言,記者維權仍有一定難度。(11月7日《羊城晚報》)

  其實新中國成立前,也曾有過記者節。早在上世紀40年代,《大公報》主筆張季鸞對那個時代的“記者節”作了別開生面的解讀——記者節,一是記者的節日,一是記者的節操。此説一語中的,放在今天仍不過時,左邊是責任,右邊是誘惑,記者要更好地承擔責任,就必須抗拒誘惑,秉承節操。

  記者,因其使命感和角色定位,本應是一個體面與葆有尊嚴的職業,但調查顯示,在嚴重透支健康的十大行業中,記者僅次於IT人群,名列第二。透支健康主要表現在,精神壓力過大,生活節奏過快,飲食和生活不規律等方面。

  其實,對一名有正義感和職業操守的記者來説,身體的透支不是最可怕的,來自於資本的傲慢與霸道,則讓他們沮喪和黯然。眾所週知,今年7月,記者仇子明因報道某上市公司的一些“秘史”而惹禍上身,遭網上通緝。儘管此後不久當地公安部門撤銷了對仇子明的刑事拘留決定,並向其本人賠禮道歉。但該案帶給人們的思索遠未停息,它首先讓我們窺見了記者令人擔憂的職業“生態”環境以及資本的強大、資本與權力在媾和之後的強悍。

  一些資本的挑釁還不至於嚇倒記者,一些人濫用公權力産生的殺傷力更令人擔憂。今年9月24日,伊春發生空難,一眾記者前去採訪,當地警方竟對記者動粗,有的記者被警察“反扣雙臂,按著脖子,塞進警車”。更讓人錯愕的是,當記者詢問警察被扣留原因,對方竟赤裸裸地稱:“抓的就是記者。”其實,“抓的就是記者”絕不是孤例。“我為什麼要接受你們採訪啊?我不接受採訪,你們又能把我怎麼樣”……如此種種,記者遭受權力的干擾和侵犯已非個例,輿論監督環境還有待改善。

  好在記者的職業“生態”環境已經引起了廣泛關注。去年記者節之前,新聞出版總署表示,“各級人民政府應為持記者證進行採訪的新聞工作者提供便利和必要保障”。今年8月27日,國務院召開全國依法行政工作會議,溫家寶總理指出,要依法保障人民群眾直接監督政府的權利。支持新聞媒體對違法或者不當行政行為進行曝光。一句支持媒體曝光令人感懷!筆者期待,記者節能喚起全社會從制度上和法律上保障記者權益,保障記者對公共權利、公共利益的捍衛和深度介入,唯有如此,記者的權利才更有保障,職業尊嚴才不是一句空話,民眾的知情權、表達權、監督權才更有寄託。

王石川(媒體評論員)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