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民眾不需要用強拆造就的“嶄新的中國”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14日 22:3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商晨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本報評論員 劉興偉

  近日,江西省宜黃縣拆遷自焚事件的後續進展受到輿論的持續關注。

  宜黃縣政府一位官員投書財新網,對強拆自焚事件進行分析和梳理。其文章稱,“強拆問題全國普遍存在”,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強拆政策的受益者,而“宜黃事件是我國城市化運動過程中的一個犧牲品”,“從某種程度上説,沒有強拆就沒有我國的城市化,沒有城市化就沒有一個‘嶄新的中國’,是不是因此可以説沒有強拆就沒有‘新中國’?”(10月13日《南方都市報》)

  “宜黃官員”投書媒體給輿論提供了進一步反思的空間。“宜黃官員”為人們描述了一個城市化運動造就的“嶄新的中國”。城市化確實給我國帶來了不少積極的改變,但同時在其進程中也暴露了不少問題。正如這位官員的中心思想所描述的,在基層官員中常存在著“發展事大,權利事小”甚至是“人命事小”的思維。

  按照這種邏輯,為了發展,生命可以成為“犧牲品”,為了發展,公民權利也可以成為“犧牲品”。那麼發展的最終目的又是什麼呢?當其所謂的“城市化”運動使悲劇一次又一次上演的時候,使用“犧牲品”這樣絲毫不近人情的字眼恐怕無法安慰那些逝去的人。

  這位官員質問“當您安住在寬敞舒適的房子裏、當您行走在寬闊明亮的大街上,當記者住在高級賓館揮筆寫就痛斥強拆政策文章的時候,您是否想過,您腳下的土地可能就是政府用強拆手段徵來的?”但這並不能讓我們成為強拆政策的“受益者”,正因為這些都可能來源於強拆政策,才會讓民眾失去安全感。

  如果我們任由政府進行罔顧公民權利的強拆,然後再安慰自己説,“他們不過是犧牲品,而我是受益者”。那如果有一天,政府對我“寬敞舒適的房子”強拆時,其他社會成員是否也應該眼看著我成為“犧牲品”呢?

  沒有人願意成為任何一個進程的犧牲品,但是否成為犧牲品的選擇權和保障權並不掌握在他們自己手中,而是被掌握在強拆的一紙行政命令中。與其説“每一個人其實都是強拆政策的受益者。”不如説每一個人都可能是強拆政策的受害者,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成為“犧牲品”,除非能夠有法律來保障他們的基本權利。但是,新的拆遷條例遲遲無法出臺,物權法等基本法律又無法在拆遷領域得到落實,在“城市化”這樣的宏大字眼映襯下,個人權利顯得如此渺小。

  然而,渺小並不代表可以隨意被“犧牲”。民眾所期待的“嶄新的中國”的景象,需要有高樓大廈,但更需要公民的權利可以得到尊重,而不是隨意被犧牲。我們相信,強拆造就不了這樣的“嶄新的中國”。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