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黃金周:千金易得,一“閒”難求

發佈時間:2010年10月08日 17:4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網絡電視臺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白岩松:故宮不限制客流必死無疑

主持人:
    從以人為本的角度我們關注了一些自然景觀,接下去我們會繼續關注一些人文遺産。

(播放短片)
解説:
    遍地的垃圾、被折斷的樹木、被破壞的花壇,“十一”開始免費的南京玄武湖不得不承受著人多的壓力,然而花壇踩壞了還可以種,對於一些文物集中的景區洶,涌的人潮則可能會造成更大的遺憾。

字幕提示:
    10月2日 新聞

主持人:
    今年國慶期間,故宮單日的接待量已經突破了12萬人次,為歷史上最高的紀錄。

解説:
    12萬,這是自2000年實行黃金周長假制度以來故宮單日接待量的最高紀錄。在故宮博物院的自我介紹中,把這裡稱作是中國文化的聖殿,這一點恐怕沒有人否認。也正因此,這裡的遊覽本該是一次文化的朝聖,可是最佳容量每天5萬人、最大容量每天6萬人的故宮,在這個“十一”有些超載了。

    來到天安門城樓前的玉帶橋上,記者看到每座橋都有民警舉著喇叭指揮、疏導參觀的人群,提醒大家加快在橋上通行的速度。踩上了玉帶橋就要一直向前,不能再走回頭路了。售票處排隊一個半小時,通道上塞滿了人,兩三百米的路走了半個小時,太和殿前停留了不到一分鐘,不能再走回頭路。媒體筆下的這些細節或許會讓選擇不出門呆在家裏的人們感到慶倖,的確這樣的旅遊很“遭罪”。

遊客3:
    在方嚮導遊方面可以給我們多提供一點指向。

解説:
    遭罪的除了遊客更有文物,專家介紹,人體呼出的二氧化碳會讓古建築的彩畫和朱紅色墻面褪色,過多的接觸和踩踏也會給文物造成影響。

    超載的故宮,一個歷史文化教育的聖地,所遭遇的可能是破壞。為了遊客安全,為了保護文物,管理部門不得不付出更大的努力。

于江蛟(北京市公安局天安門分局副局長):
    日常同一時間有兩千多人,有兩千多公安、民警和武警官兵以及我們的保安員,投入兩千多人,每天都是這個樣子。

解説:
    然而,面對數量如此之多的遊客,景區採取的應對措施也只能達到安全保障的最低限度,管理服務根本無法顧及。如此狀況在全國很多景區大量存在。

崔藝(本台記者):
    北京頤和園今天的遊客量突破了10萬人次,達到了“十一”黃金周單日人數的最高值。我們在昆明湖的銅牛碼頭看到排隊等候上船的遊客沿著湖畔一直排到了十七孔橋。

解説:
    為應對遊客激增,頤和園新增22個臨時售票窗口和20對移動廁所,並在容易發生擁堵的景點設置了單行線。

李林傑(頤和園副園長):

    頤和園作為遺産單位,因為有些古建和道路我們是不能隨意更改的,目前我們主要是靠我們的一些人力,包括靠我們的電視監控隨時進行監控。

解説:
    連創紀錄的還不僅故宮、頤和園,敦煌莫高窟的單日接待量也在黃金週期間創下了紀錄。敦煌研究院不得不把洞窟加開到15個,分流客源已經成了各個景區尤其是自然文化遺産所必須直面的問題,怎麼辦?

    今天,有媒體報道,北京一文化遺産單位負責人的建議是“漲價”。今年以來,國內多個景區紛紛漲價,不完全統計,竟有15%的景區都漲了價,那麼價格這個杠桿真的可以分流遊客嗎?收費多了,真的改善了管理和服務嗎?仍以北京故宮為例,2004年漲價後,2005年的遊客總量是835萬,2006年是877萬,2007年的時候突破了977萬,2008年還是保持在949萬,票價越高,人數似乎越來越多。

    今天,也還是有好消息,故宮計劃明年啟動電子票務系統,對遊客實時監控,一旦飽和將限制客流。

    今年的“十一”,免費的,不免費的;漲價的,沒有漲價的;各個景區無不面對洶湧的人流,管理、保護、疏導、服務,還有旅遊的文化內涵,國內的旅遊市場的確到了該改變的時刻。

主持人:
    剛才咱們説很多旅遊地點要考慮人,以人為本,但是具體到故宮和像故宮這樣的文化遺産,你説是以旅客為本還是以文化遺産為本?

白岩松:
    難道兩者之間不能找到一個很好的結合點嗎?其實很多專家也好或者説官員也好嘴巴上説得都很漂亮,但是實質上是不是他嘴上説的那些問題,我持懷疑態度。比如説漲價能解決這個問題嗎,能解決限制客流的問題嗎,一次又一次地漲,人流一次又一次地在突破,因為畢竟故宮只有一個。我覺得如果真的想從保護文化遺産,同時又照顧中國人喜歡中國人的故宮這樣一種,在兩者之間找結合點是可以的。有的時候該降降,比如説淡季,我們現在是個大淡季和大旺季的概念,其實非常不靠譜,11月到第二年的4月就叫淡季,剩下的就叫旺季,我覺得應該實行更細化的淡季和旺季,比如説一二三四五票價可不可以便宜一點,週末可不可以貴一點,平常的日子裏是正常的票價,但是到了類似黃金周的時候是不是反而要限制人流。我不知道類似故宮、類似莫高窟,類似這樣一個又一個的文化遺産還扛得住多少年如此超負荷人流的激增。

    我們都知道洪水的水位,只要到了多少警戒水位就要分洪,那個在防洪上是絕對嚴格執行的。但是為什麼我們見到了故宮説,我們最高的接待量也就是5萬或者6萬,現在到了12萬還在往裏放人呢,為什麼沒有任何限制的東西呢,不管布達拉宮還是蘇州的博物館採用預約等等這樣的方式,其實效果都很好。

主持人:
    我不知道你去台灣做節目的時候有沒有去過台灣的故宮,台北的故宮和北京的故宮在參觀的感覺上?

白岩松:
    舉一個例子,現在有很多人説簡直兩個感觸:

    第一個,走到中國的哪個景點那就是根本看不著景,看的全是人,然後有人開玩笑,你在那留影了嗎,留了,全是合影嗎,對,全是合影,其實是跟你不認識的人照的合影。

    第二個,聲音太大了。你想聽見人們説話的聲音都很難,但是在台北故宮裏永遠會有很多的義工舉著這樣的牌子悄悄在走,上面寫著請小聲説話。另外,它所有的服務設施全是與此配套的,你到那的時候你馬上可以戴一個耳機,耳機裏就會給你介紹這件文物背後是什麼樣的故事等等。

    但是我必須承認,我們在談論國外的、境外的,包括像雖然是我們自己的國土,像台灣的、香港的,也有一點是不太好比的,我們大陸和內地的人太多了,在人多的面前服務就被迫打了折扣。因此,要從其它的方面去動腦筋,在12萬人裏你舉著牌讓人小點聲,我估計這事挺難的。

主持人:
    你剛才説到一個預約的方式對故于宮來説適不適用?

白岩松:
    我覺得故宮早晚要走上一個限制人流,尤其是在特定的日子裏限制人流這樣一條路,否則故宮必死無疑。我們能夠承擔面對老祖宗留下的東西,能夠承擔多少天每天十幾萬人流量的又是撫摸、又是跨越,然後又是親密接觸這樣一種,很難。大家現在可能沒印象了,早的時候進故宮是要穿軟底鞋的,還試過發套鞋的膜,現在都沒了,現在鞋的質量越來越棒。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