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復興時評:胡主席“包容性增長”傳遞新發展理念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9日 08:3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CNTV復興評論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作者:魯寧
 
    昨日出版的最新一期《中國經濟週刊》大篇幅向讀者植入“包容性增長”的新提法。該刊所發長文特別強調,9月16日第五屆亞太經合組織人力資源開發部長級會議開幕式上,“包容性增長”首次出現在胡錦濤主席所作的題為《深化交流合作、實現包容性增長》的致辭中。該長文還大膽預測“胡錦濤公開倡導包容性增長或將寫入十二五規劃”。
 
    儘管“包容性增長”是近半個月前發生的“新聞”,但當時該提法一齣現並未引起國內外輿論的普遍關注,即便此次《中國經濟週刊》對此作了詮釋,社會各界包括敏感度最高的國內新聞評論界人士,絕大多數仍對這一新提法感到陌生和好奇。
 
    因為如是,諸多疑問由此而生:其一、“包容性增長”與人們已相對熟悉的“和諧增長”、“科學發展”呈何種關係?其二、亞太經合組織在華舉行正式大會,若胡錦濤主席到會致辭很正常,而亞太經合組織的一個人力資源開發的專題會議,胡主席親自到場致辭則係極為鮮見之舉,作此安排有怎樣的考量?其三、“包容性增長”的著力點會放在哪兒?其四、一份“經濟週刊”斗膽詮釋總胡主席所提的“包容性增長”,在此之前少有先例,該週刊敢作如此“突破”難道僅僅是“自作主張”?
 
    要化開上述三點疑慮,有必要從“包容性增長”的最初來源説起:
 
    2005年受亞行支持,亞行經濟研究局及亞行駐中國代表處聯合開展“以共享式增長促進社會和諧”研究課題。該課題的研究重點是經濟高速增長的中國如何與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共享發展成果。當時中國威脅論已甚囂塵上,中國高速增長影響部分國家利益的疑慮在國際社會不斷發酵,而這種疑慮客觀上建立於中國經濟增長的內部不均衡性矛盾日益尖銳,以及與外部相容性的衝突日益突顯。作為該課題研究的階段性成果,亞行在2007年首度提出了“共享式增長”的概念,很顯然,這是國際社會對中國的一種善意的、期待中的“約束”。而“包容性增長”作為“共享式增長”的一個翻譯版本,它更符合中國人的語言表述習慣。
 
    循此理路(背景)筆者以為,“包容性增長”非但與此前國人已耳熟能詳的“和諧增長”不相衝突,而且都源於“科學發展”這一“共同祖宗”。簡言之,其理論依據到嶄新的發展理念均具有一致性。
 
    就當下而言,“包容性增長”理念的植入,筆者更樂意將其視為中國針對國際社會擔心而詮釋的一種全新的“共享發展成果”的國際表述,其對外釋疑解惑的目的性似乎更明確一些。
 
    當然,中國目前客觀存在的“非均衡性發展”矛盾和衝突,不但表現在“對外”這個層面,也同時表現在“對內”這個層面。這中間涉及到中國經濟內部的諸多結構性困惑,更涉及到發展成果未能在社會各階層之間得到相對公允的共享,受限篇幅筆者不作展開。
 
    明年是十二五的開篇之年。只要能確保社會穩定,國內外無人懷疑中國經濟將繼續高速發展。但若不能緩解國際社會尤其是亞太經合組織成員國對中國經濟發展可能帶來的種種“被擠壓”擔心,在整個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運行的外部磕碰可能會比十一五期間更甚。假如“包容性增長”真的寫進十二五規劃,它將向國際社會傳遞中國的十二五價值(增長)導向,這對構建十二五期間中國經濟發展所需要的和諧“外環境(生態)”是非常必要和必需的。
 
    下個月,中共中央將召開全會審議十二五規劃,在此關鍵時間節點,借助亞太經合組織在華召開專題會議的機會,由胡主席親自對外釋放“包容性增長”的新理念,在對外表達中國尋求與國際社會均衡發展、共享發展成果的同時,本身亦反映出我們國家駕馭“經濟外交”的能力日臻成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