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福利:公民科學素養低與媒體的缺位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9日 07:4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中國第八次公民科學素質調查顯示,到2010年,全國公民具備基本科學素質的比例為3.27%。這個數字意味著,每100人中,僅有3人具備基本公民科學素質。與發達國家相比,中國的公民科學素質水平差距很大。早在1989年,加拿大公眾達到基本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就為4%了。1991年,日本的比例為3%,1992年,歐共體的比例為5%。而美國在2000年時,公眾達到基本科學素養水平的比例已經高達17%。(《中國青年報》9月28日)

  缺乏科學素養的危害顯而易見,正如報道中提到的,鼓吹只吃綠豆、茄子就能治病的張悟本剛被戳穿,道士李一的行騙就接踵而至;最新的消息是,張悟本又在微薄上肆虐了。而在一些媒體上,不少明顯違背科學常識的醫療廣告也大肆氾濫,糊弄百姓。

  科學素養的普及,與專業的科研人員自然分不開。科普工作之所以在中國當下沒有很好的展開,除了如中科院老科學家科普演講團團長鐘琪提到的,科普工作難以讓科研人員出名等原因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因素是,媒體的缺位。

  科研人員開展科普工作,除了社區、學校等途徑,一個非常重要的平臺就是媒體。美國成年人獲得科普知識,主要就來自媒體,美國從事科普工作的主要是為報紙、雜誌、廣播、電視等大眾媒體撰寫有關科學、健康和技術等新聞報道的記者和編輯。

  對於中國而言,媒體已經像空氣一樣滲入了公眾的生活。通過媒體進行科學素養的普及,覆蓋面會非常廣,影響力也非常大。然而,目前我國開展科學報道的媒體只是極少數。中國發行量最大的都市報、晚報等,幾乎都沒有設置科學新聞的版面。這些報紙一般都有專門的時政記者、娛樂記者、體育記者和財經記者,但鮮有科技記者。報紙上即使有科技新聞,一般也是安排在比較靠後的版面,篇幅不大,可讀性更不強。

  至於電視,科普節目同樣不多。某地方電視臺的一個科普欄目有嚴重的娛樂化傾向,張悟本、有爭議的楊奕等都上過這個節目。雖然該節目比較好看,收視率也較高,但這是科普節目嗎?

  媒體在科普工作中的缺位,一個重要原因是科普新聞不好寫,而且更不容易帶動廣告,基本屬於“公益事業”。一些媒體在經營壓力下,顯然會儘量減少這方面的支出,包括減少版面,不設置或少設置這方面的專業記者。如果出了重大的科技新聞,媒體只能從時政、財經記者那裏抓幾個去應付。

  當然,很多報紙也有健康版面,一些電視臺和廣播電臺也開設了健康類欄目。但做這些節目的目的不是為了普及健康知識,而是做軟廣告,通過推薦新藥、醫院等形式,來獲得收入,其準確性和科學性難以保障,最典型的就是誇大宣傳。這樣的“健康普及”,其危險性可能更嚴重,尤其是對廣大農村地區的百姓。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