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黨報撰文分析菜價上漲:擠掉流通環節不正常加價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7日 21:58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完善價格補貼機制,覆蓋更多困難人群

    廣州市海珠區低保戶周妹女一家每月收入只有1262元,生活較拮據。13歲的女兒體檢報告營養不良。今年6月,廣州市對低保戶、五保戶、困難家庭發放臨時物價補貼,每人每月從30元到50元不等,共發放3個月。周妹女領到450元補貼當天,馬上給孩子買了幾包牛奶。周妹女做飯時煲湯的次數增多了。“如果沒有發臨時物價補貼,家裏不會這樣連著煲湯的。”她對記者説。

    如今,國內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價格上漲的補貼機制,比如,只要CPI漲幅連續3個月超過3%,就要按低保標準的25%向城鄉低保對象發放物價補貼。今年食品價格接連上漲,各地紛紛發放補貼。此外,山東、江蘇、浙江等7省年內已先期試點建立低保、最低工資、基本養老金與物價水平相關聯的動態調整機制,最低工資將不再一年一調,而是隨物價漲落頻繁地調整,確保低收入群體基本生活不受影響。

    然而,按目前的價格補貼政策,非戶籍人口往往享受不到居住所在地的補貼,數量眾多的外來農民工被排除在外,加上房租上漲、部分企業工資下調等因素,使農民工成為受漲價衝擊最大、受政策保護最少的人群。城市裏還存在大量的“低保邊緣戶”——那些家庭收入水平雖高於城市低保線,但實際生活水平卻低於享受了專項救助低保對象的城市居民。在城市低保制度逐步完善後,低保邊緣戶成為新的突出貧困群體。如何加大對他們的政策幫扶,也值得各方關注。

    中國社科院財貿所研究員張斌認為,就財政補貼政策而言,要明確補貼的對象。“糧價、菜價上漲後,並非所有的居民都需要補貼,補貼對象應僅限于由於糧價、菜價上漲對其基本生活影響很大的低收入群體。控制補貼範圍不僅使財政資金的使用更有效率,同時也可以減少補貼政策對市場價格機制的干擾。另一方面,補貼對象不僅僅是局限于城鎮居民,還應包括進城務工人員和農村的低收入群體。”他説,就發放補貼的形式來看,是根據糧價、菜價上漲單獨向低收入群體發放額外的價格補貼,還是將糧價、菜價與未來可能産生的其他價格補貼作為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資調整的影響因素綜合考量,需要進一步研究。

    該出手時就出手,注重政策組合拳

    8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3.5%,漲幅比7月份擴大0.2個百分點。但據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分析,全年實現3%的物價調控目標還是有可能的。國家發改委有關人士日前也表示,從後期走勢看,價格總水平並不具備持續大幅上漲的基礎,原因包括糧食價格、生豬價格將趨穩、政府可根據宏觀大勢把握價格調整的力度和節奏,以及翹尾因素將快速消退等。

    穩物價,穩預期,一方面要繼續堅持宏觀調控政策不動搖,同時也要注重針對性與靈活性,綜合運用財稅杠桿和市場手段。

    “如果屬於長期因素造成的供需失衡,政府需要通過增加長期穩定供給的方式來解決,包括加大補貼力度、提高科技投入等,來穩定農産品種植面積,提高産量。如果是勞動力、農藥、化肥、農用機械等綜合因素造成的結果,那就需要多方入手來化解這個問題。近期糧價、菜價上漲是上述多個因素同時作用的結果,綜合性的政策組合拳才能發揮更好的作用。”張斌説。

    專家指出,管理好通脹預期,政府可有更大作為,該出手時就出手。比如,進一步擴大“菜籃子”相關産品政策性保險制度的覆蓋面,分散蔬菜、生豬養殖戶的經營風險;鼓勵配套建設冷藏保鮮和流通加工設施,延長生鮮食品的供應週期;加大力度建設“綠色通道”,降低蔬菜運輸成本;積極發展農産品期貨,使農業生産擺脫“蛛網怪圈”,等等。把這些調控手段用足、用好、用活了,可以減緩農産品的價格波動,最終讓農民生産不吃虧、市民消費不吃力。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