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白沙洲大橋再重修 大家可得要上進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5日 22:4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商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武漢白沙洲大橋再次維修,報紙上説,這是建成10年以來的第24次。

    不記得這到底是第幾次維修。4個月前,這座橋還修過一次,報紙上説是“10年9修”。現在又要修了,變成了第24次。

    我算不好這到底是第幾次修,只知道這座橋自建成起,就沒有消停過。一座投資11億元建成的長江橋梁,建成這個樣子,真

    是令人佩服。這裡誕生了長江上的第一座大橋,這座10年修24次的橋,與第一座長江大橋,就該算交相輝映。

    載重汽車再次被指為罪魁禍首,報紙説的是該橋通車10年24次維修,“這些都是超重車輛惹的禍”。

    這當然不無道理,如果只走自行車和行人,這橋肯定不會修個不止。而這座橋上貨車比例偏高,載重汽車最重達169噸,橋有理由受不了。

    然而,橋在城市三環線上,正是貨車必經之地,貨車比例偏高,這應該是設計中必須考慮的因素啊。至於貨車超載,這另是一個話題,在中國,車行一步就要交錢,汽車不超載,司機要喝西北風,商品成本也要提高很多。問題是並沒有人開著載重汽車對白沙洲大橋搞破壞性試驗。載重汽車走南闖北,不知要過多少橋,試問訪遍全國,可有第二座橋像白沙洲大橋這樣平均每年修2.4回?

    最近一次重大維修,是在今年1月完工的,費時半年多。開修之時,完工之時,都説了至少可以管6年,這回用的是美國進口的環氧瀝青混凝土。但修好不到3個月,又修了一回,説是主橋面是好的,引橋用的是普通瀝青,所以要修引橋。現在,引橋應該是修好了,但又要開始一次新的局部維修。修補之外,還要加裝限重管理系統。也好,下回再修,就不好意思再説“超重惹禍”吧。

    10年修24回,算不算豆腐渣工程呢?不知道,一個令人安心的説法是,到現在為止,橋的結構沒有問題,破損只在橋面。但橋面鋪裝的是“至少管6年的進口瀝青”啊,現在我們才知道原來還是會2個月出現裂紋,4個月出現局部破損,世界上就沒有什麼材料可以對付得了這座橋的橋面。

    還是要把責任全部推到超重貨車的身上嗎?

    4個多月前那次維修時,有關方面至少承認了“每次維修主要是由於瀝青混合料與鋼橋面膨脹系數不同,因而粘連度不牢,加上武漢冬夏溫差較大,所以容易出現裂縫。當車輛在橋面上急剎車時容易推動瀝青混凝土沿著鋼梁往前推移,導致了橋面坑洼不平”。怎麼現在又變成“全是超重貨車惹禍”了呢?

    中國是一個貨車非超載不可的地方,白沙洲大橋是一座在貨車過境線路上的橋,卻恰好不適於超載貨車行走。設計上難道不是非常怪異嗎?鋼橋面上鋪瀝青混凝土是橋梁新技術,新技術是用上了,瀝青混凝土與鋼橋面粘連度不夠的問題卻沒有考慮好,這就是10年24修的根本原因,這就是為什麼一座原本沒有設計用進口環氧瀝青的橋梁,用進口環氧瀝青也會很快破損。

    重大投資,建設成就,先進技術……與中國設計、工程評審、超重汽車結合在一起,製造了一座進口瀝青也難以濟事的10年24修之橋。超重汽車成了靶子,橋梁設計不知是否有過追責。超重汽車成了靶子,但也不會有人想辦法讓汽車運輸不超重也能掙錢。

    超重汽車是最好指責的,那只是一些千里奔波于生計的司機。橋破了也好,高速公路堵塞上百公里也好,有什麼安全事故也好,超重汽車都是禍首,司機無言。所有人都有卸責的理由,只有那最底層的人,一點道理都沒有。這是一種很好的鞭策,大家可得要上進。(劉洪波 知名雜文家)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