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羅瑞明:同是長江大橋“體質”卻大不一樣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5日 22:4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武漢白沙洲長江大橋近日開始為期40天的局部封閉維修。這已是這座投資11億元的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10年間的第24次維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兩次。(9月24日《京華時報》)

    長江三橋建成才10年,可謂是“年富力強”,而長江第一橋從58年到現在已經滿52歲,進入老年時段。可是一邊是弱不禁風,不到一年得修兩次;一邊老當益壯,50年才修一次;這橋與橋之間的“體質”差距也太大了。

    按説最近10年與前50年相比,不論是造橋的技術、工藝、施工力量都要比原來強得多,尤其是材料都不知先進了多少代,理當要比原來強,最起碼“體質”懸殊不能太大,可為什麼“老”的那麼快?據負責大橋上一次維修的公司解釋稱,花億元動大手術,用的是進口新材料,但為了趕工期,施工用的是“土辦法”,此解釋顯然有些勉強。

    要説趕工期,那個大橋興建不是搶時間,爭速度,從沒聽説那個建橋可以慢慢來; 要説用的是“土辦法”,就更説不過去,50年前的辦法可以土得掉渣,可為什麼人家的“土”風光仍存。退一步説,即使是用“土辦法”不當出現問題,一次兩次還説的過去,而十次二十次不斷的出問題,這就不是“土”的問題,而是無辦法,頑症難治。

    如果説與其它地方的橋相比:地質結構不同,氣候不同,水流速度不同,確實不好比,可是同一條河流,相隔不到10公里,這橋與橋的差距怎麼就這麼大?

    由此看來,長江三橋質量差,沒有什麼更好的推託理由,説到底是人的問題,其一,建大橋之初,基礎就不踏實,存在許多隱患;其二,每次的大修沒有動筋動骨,而是頭痛醫頭,腳痛治腳,敷衍了事;其三,沒有把好質量好,以次充好,偷工減料;而更主要的是,責任不清,執行制度不嚴,對橋梁的主管者沒有進行責任追究,聽之任之。

    橋梁質量差不在一地,遠得不説,今年以來就出現多起:從南京的“橋粘粘”到上海的“橋塞塞”,再到昆明的“橋垮垮”,如今又出現“橋修修”,這不能不説橋梁建設和管理存在著嚴重的漏洞,這些問題猶如一顆顆定時炸彈,一旦爆炸為是已晚,因而,有關部門應該有所動,對所有的橋梁進行一次檢驗,該補救的補救,消除隱患,解決背後的真問題。

    作者:羅瑞明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