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劉楚漢:武漢長江三橋屢修屢壞 誰來擔責?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5日 22:37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劉楚漢

    白沙洲武漢長江三橋近日開始為期40天的局部封閉維修。這已是這座投資11億元的長江大橋建成通車後10年間的第24次維修,平均不到1年要修兩次。據了解,此橋最近一次大修是去年7月到9月間,橋面用的是美國進口環氧瀝青混凝土,耗資逾億元。而數公里外的武漢長江大橋,自1958年建成後才大修過一次。(相關報道見今日本報6版)

    相對於湖南鳳凰大橋和河南伊河大橋等,白沙洲武漢長江三橋或許是幸運的——2007年8月,在建的鳳凰大橋坍塌,造成14人死亡22人受傷;2010年7月,伊河大橋整體垮塌,50余人遇難——白沙洲大橋不但沒有出現橋塌人傷的情況,甚至還在屢修屢壞、屢壞屢修的重復中一次次獲得了維修的機會和資金。

    不過,傷痕纍纍、10年24次維修,卻至今未見任何一人被問責,甚至連為什麼屢修屢壞,都沒有一個權威的解釋和説明。

    負責大橋上一次維修的公司説,是因為趕工期——在沒有等到混凝土自然幹透的情況下,採取土辦法高溫油爐烘乾,使得瀝青黏合強度、硬度都大打折扣。這種説法是否屬實,不得而知。退一步講,就算“趕工期”屬實,是否就能成為屢修屢壞的全部理由?“趕工期”背後是否還有其它貓膩?再説,明知趕工期會造成工程質量降低,為何還要為之?是客觀的要求還是主觀的故意呢?事實上,只由施工單位出面解釋質量原因,卻沒有相關部門進行責任調查和認定,令人生疑。

    10年24次維修,很顯然,這樣的維修已經沒有太多質量可言。而出現質量問題,固然施工單位無法回避責任,其實另一方面也已經隱含了監管部門的失職。當監管不能履行自己的職責,不但屢修屢壞是一種必然,甚至還很讓人擔心:屢壞屢修是否在為屢修屢壞提供掩護?或者説,貌似積極的屢壞屢修,是否僅僅緣于為某些人創造更多利益空間的衝動呢?

    50多年前修建的武漢一橋至今只進行過一次大修,而投入了更多資金、採用了更先進技術的新大橋,卻需要反反復復一次次維修,很耐人尋味。十幾億的大橋造價,一次過億的維修資金,哪一分不是納稅人的錢呢?即便拋開工程質量不談,其中的浪費也不可等閒視之。

    千萬別總是等到釀成事故才想起責任的追究,否則,不但屢修屢壞式的豆腐渣工程難禁絕,甚至,就算屢壞屢修,也不能保證悲劇不會重現。

    (作者係教師)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