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中國控煙之難 煙草行業政企合一 搏弈十年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21日 23:3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商務週刊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從煙草的發展歷史來看,吸煙和禁煙就像孿生兄弟。從1950年代出現大規模的反吸煙活動後,1960年代起控煙運動席捲全球。作為世界衛生組織191個成員國之一的中國也參與其中。但遺憾的是,每一次大的禁煙活動都伴隨著煙草業的大發展。

    儘管中國政府簽署了《煙草控制框架公約》並已在國內生效三年,國家領導人也在不同場合多次明確表示不能犧牲人民的健康來尋求經濟的發展,但控煙之路仍然一進兩退。

    黑色幽默 加繆式的現實

    “中國控煙之難不僅在於吸煙者為數眾多,更在於中國特殊的體制——煙草行業政企合一,由煙草公司來主導控煙。這是多麼荒謬的事情。”從事控煙10多年的楊功煥對《商務週刊》説。

    我國煙草行業的最高行政管理部門為國家煙草專賣局,而中國煙草總公司則是負責全國煙草産供銷的經濟實體,但兩者實質上是“兩塊牌子,一套班子”,既具有行政職能,又承擔經營任務。政企不分的體制産生了一個矛盾:《公約》于2006年1月9日正式實行,國家煙草專賣局一方面肩負立法和敦促禁煙工作的重任,另一方面又承擔促進中國煙草産業發展,增加生産銷售的職責。

    國家煙草專賣局“左手打右手”的歷史從1983年中國煙草專賣制度建立就已經開始了。“把煙草的銷售功能嵌入到行政職能中,這就是煙草專賣體制固有的特點。”煙草專家周陽敏對《商務週刊》表示,在專賣體制下的控煙,其實就是一個表面工作。

    早在2001年,國家煙草專賣局就專門組建了一個“WHO《煙草控制框架公約》對中國煙草影響對策研究課題組”,專門研究各種可能的策略來應付《公約》提出的諸項要求,課題報告長達443頁。

    按照加入公約的承諾,2009年1月9日起中國的煙盒上將印製足以顯示吸煙危害的警示標識。但國家煙草專賣局在2008年制定的《境內捲煙包裝標識的規定》,並沒有遵從《公約》的要求。吳宜群指出,《規定》所規定的警語沿襲了原有內容,籠統而含糊,不能明確告訴吸煙者使用煙草的嚴重有害後果;警語標識規格選擇最低限度的30%;不採取最有警示作用的圖片和象形圖的形式;用大多數國人不懂的英文警示語佔據了《公約》所要求的警語標識面積,達不到應有的宣傳效果。

    “國家煙草專賣局《境內捲煙包裝標識的規定》的實行,無疑宣告煙草行業取得了大勝利。”吳宜群認為,該規定給煙草企業留下了巨大的迴旋空間。

    就在衛生部門于2008年公開我國每年有100萬人死於與煙草相關疾病,呼籲政府部門和全社會進一步關注控煙行動之時,國家煙草專賣局則忙著“科技興煙”,變著花樣來吸引煙民。“低焦香煙”盛行,甚至打出了“中草藥保健”、“順喉”等功能。白沙香煙出了一個新品種叫“環保白沙”;玉溪也出了一個新品種,叫“和諧玉溪”。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