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階層固化,15年蝸居討薪至今沒個結果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9日 10: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荊楚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爛尾樓,蝸居地。就像“城市實際上是農民工建的一樣”,商品房也是經農民工的手蓋起來的。民工是建設圖紙的實現者,但他們畢竟只是按工取酬的打工者,只賺取一點低廉的工錢;如果這點工錢還不能及時兌現的話,那麼,他們就要討薪了,年關討薪早已成了常態,討薪討上一兩年、三五年也不鮮見。可是,誰能想到,有一大批人討薪要駐紮下來,討上15年的?這事兒發生在海南,180名被拖欠工資的農民工,蝸居在一幢爛尾樓裏,他們被開發商拖欠各種款項共上千萬元,只好長住下來,邊打零工邊討薪(7月4日《都市快報》)。目前,農民工們還奔波于市政府、法院、銀行等各個單位,希望把這個陳年老大難問題儘快解決。

    這是前一輪海南房地産泡沫破滅的後遺症。如今房地産爬到山頂上不肯下來,調控形勢似不明朗。地産價格爬高了,蝸居百姓買不起房;地産泡沫破滅了,打工者拿不到工錢而去“蝸居”在爛尾樓裏。你瞧這房地産,難道也是:興,百姓苦;衰,百姓苦?

    15年蝸居討薪,至今沒個結果,這意味著什麼?意味著一種艱難,更意味著一種固化。也就是説,這些身處弱勢與底層的民工,多年來權利沒能維護,生活沒能改善,地位沒能變化,身份沒能提升……這是典型的“底層固化”的例證。

    “底層固化”是“階層固化”之一種,是其中的一個側面。階層固化、底層固化——這是當今社會學中的分析性語詞。這是指上中下階層之間的流動變化越來越困難,尤其是底層個體向上流動越來越艱難,從而形成了一種強者恒強、弱者恒弱的利益格局。這樣,底層就“板結”了,不僅底層板結,而且底層的權利往往會受到侵害——制度不僅給了房地産商特權,制度還衍生了私權,而擁有特權的私權,最能侵害底層的利益。

    社會分層,本是一種普遍存在的社會現象,而合理的社會結構,應該是“橄欖型”的,而不是“金字塔型”的。如今底層群體越來越龐大:失地農民、討薪民工、拆遷市民、失業工人、不能充分就業的年輕人等等等等,組成了巨大而複雜的底層社會。這些社會底層的民眾,缺乏向上流動的平等機會,換言之,就是底層民眾向上流動的通道正日益狹窄。如此之“底層固化”,既非底層之福,亦非上層之福。因為權利利益不能得到應有保障的底層,只能在地底下循環,久而久之,火山岩漿無疑會蘊藏著巨大的社會風險——這不言而喻,其結果恐怕也是中間階層與頂端階層不願意看到的。

    我很敬佩的105歲的老人周有光,是著名的語言學家、“漢語拼音之父”,他其實更是一個“兩頭真”的思想家。最近他接受了《財經》名記馬國川的訪談,談了一番非常深邃的話。他説“最近兩大新聞,一個是富士康的新聞,一個是悟本堂,説明中國落後是驚人的,我們的現代化沒法説”。他説:在經濟方面,中國已經進入工業化,同時進入信息化,但是水平非常低。中國的工業化是廉價勞動和外包經濟,這是低水平的工業化,最近的“富士康事件”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工人一個月正常工作只能拿到幾百塊錢,生活都不夠,工會不能保護工人的利益……他認為,從經濟學上講,不存在“中國奇跡”——沒有奇跡,只有常規;而權貴資本主義的問題只有靠走民主化道路才能解決,中國必須走全世界共同的發展道路。

    周有光曾提出社會發展的三大規律:經濟,從農業化到工業化再到信息化;政治,從神權到君權再到民權;文化,從神學到玄學再到科學。那麼我想,破除底層固化尤其是階層固化,讓越來越多的人“從底層到中層再到上層”,這也是社會發展進步的應有規律。

    作者:徐迅雷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