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善心善行需善法呵護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5日 21:1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三湘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日前,提請省十一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八次會議審議的《湖南省募捐條例(草案)》(以下簡稱“草案”),對慈善領域備受關注的“騙捐”、“詐捐”等問題作出了規範。

    蓋茨和巴菲特要來中國開慈善晚宴,陳光標要裸捐,李連杰又披露壹基金非公募身份面臨中斷……近來,有關慈善與募捐的話題形成了一個個新聞熱點。圍繞著這些新聞熱點的種種議論自始至終都回避不了一個尷尬的現實:我國目前並沒有一個專門的有關募捐與慈善的法律法規;而囿于歷史與體制,也沒有像美國等慈善事業發達的國家那樣,在稅法、公司法以及社團登記條例等相關法規中,預先為慈善與募捐留下充裕的綠色通道。隨著慈善事業的發展,特別是越來越多的民間慈善的參與,現在僅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公益事業捐贈法》顯得難以應對。

    沒有規矩,難以成方圓,慈善事業也是如此。沒有完備的法制保障與支撐,慈善事業就難以盡善盡美。一方面,“騙捐”、“詐捐”加劇了社會信用危機;另一方面,攤派、強捐又破壞了慈善募捐的自願原則。這些慈善活動中暴露出的無序與混亂,雖不能以偏概全,但亦難有信心反駁所有質疑:有誰能保證蓋茨、巴菲特的慈善晚宴不是鴻門宴性質的道德迫捐,否則怎麼談投資經驗時,有人寧一擲百萬金與其共謀一餐,如今卻避之唯恐不及?又有誰能肯定陳光標的裸捐承諾不是“詐捐”?李連杰壹基金即便操作規範透明,其專業與實績有目共睹,卻仍因“身份”尷尬而面臨困境——這一切的一切,實際上都在拷問著中國慈善事業的制度建設,所有的質疑本質上都是在追尋健全法規對慈善事業的有力庇護。

    簡而言之,法規建設的滯後成了我國慈善事業發展的制度性瓶頸:不設防,留下疏漏,有人渾水摸魚,將善事辦成了壞事;設壁壘,門檻太高,好心人舉步維艱,善舉又難成就善果。因此,慈善立法立規十分迫切。今年7月國務院法制辦在蘇州組織召開了中英慈善立法研討會,會上宣佈我國慈善法草案已初步成形。在這樣的背景下,《湖南省募捐條例(草案)》的出臺具有預演與先行的意義,其中對“騙捐”、“詐捐”等問題作出規範體現出了創新與探索精神。當然,仍應該通過多種渠道聽取更多建議,在定稿中才會更有操作性、預見性。

    中國人從來不缺善心、善行,但善心、善行一定需要善法呵護。中國社科院去年9月份發佈的《慈善藍皮書:中國慈善發展報告(2009)》顯示,2008年中國的個人捐贈首次超過企業捐贈,佔捐款總額的54%,這與美國的75%相比還有差距,但發展速度一定會隨著慈善法規的健全而繼續增速。

    趙強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