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社會主義不等於GDP主義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13日 22:2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南方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安立志

  社會主義歷來是公正與平等的同義語。普遍貧窮固然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不公當然也不是社會主義。

  改革開放初期,鄧小平同志在總結建國以來的教訓時明確指出:“社會主義是什麼,馬克思主義是什麼,過去我們並沒有完全搞清楚。”那麼,什麼是社會主義,今天搞清了嗎?經過30年的改革開放,我國經濟實力和綜合國力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由於在指導方針和發展途徑上的扭曲,一些官員片面地把GDP主義當成了社會主義,一個曾經染有政治潔癖、崇尚平均主義、“狠鬥私字一閃念”的國家,一夜之間,竟然出現了拜金主義盛行、勞資失衡、貧富兩極分化等怪象。

  2005年9月8日,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在華舉行《2005年人類發展報告》發佈會。報告指出:“有令人擔憂的跡象表明,中國的社會發展正開始落後於經濟增長。”尤其表現于住房、教育和醫療三個方面。

  地價狂飆,房價高企,不僅使得廣大民眾怨聲載道,而且已經成為今年“兩會”的焦點議題。住房問題是如何形成的呢?新加坡國立大學東亞研究所所長鄭永年日前接受《南方日報》採訪時指出,GDP主義是房價上漲的深層次推手。真可謂“旁觀者清”。對於政府而言,住房首先是社會政策,其次才是經濟政策。唐代詩人杜甫曾表達過“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盡歡顏”的美好願望,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提出了“居者有其屋”的明確要求。然而,長期以來,一些領導幹部對普通民眾的住房需求視而不見,扭曲了住房建設遮風避雨、安居樂業的基本社會功能,一些地方政商合流,權錢一體,以經營城市為名,大力追求土地財政,地方政府獲得GDP政績,房産商獲得超額利潤,甚至對人民的合法居所與合法財産,實施野蠻拆遷。古人云:“有恒産者有恒心。”當民眾的恒産遭到暴力侵害,當民眾失去取得恒産的能力,這無疑破壞了社會之基,動搖了社會之本。

  教育本來是基本的社會問題,但教育的社會功能也被自動放棄或被強制扭曲了,而代之以追求教育GDP,前幾年的大學擴招、高校合併、興建大學城,就是試圖通過教育“拉動內需”的典型表現。公共財政投入嚴重不足,教育資源畸形配置,教育的地域、城鄉、校際差別世所罕見,造成了極其嚴重的教育不公。“捐資生”、“擇校費”、“重點學校”、“示範高中”等名目,已經成為教育創收的基本手段。“有教無類”的教育理念,“以人為本”的價值核心,統統棄如敝屣,這不僅將大量普通百姓的子女從起跑線上就置於不公平的地位,同時也為“官二代”、“富二代”的傳宗接代創造了機遇。由於意識形態的慣性,由於逐利動機的衝動,在我國教育界出現的行政化、商業化,以及追逐分數與劃一的工具化,日益戕害著教育的本質與靈魂。

  公共醫療關係到國民生命健康,顯然也屬於社會事業。在當今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把公共衛生當作商品投入市場,並把飽受疾病折磨的病人作為獲取暴利的對象。一方面,我國的公共醫療資源投入嚴重不足。2007年我國衛生總費用佔GDP的比重只有4.52%,比世界最低標準還低0.48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公共醫療衛生資源的配置明顯失衡與不公。我國有限的公共衛生資源,80%集中于城市,而其中的2/3又集中于大醫院。投入的不足,配置的失衡,放任和縱容醫療體系的市場化傾向,扭曲公共醫療的公益性本質,加上一些醫務人員背離救死扶傷的人道主義、職業道德,醫德敗壞司空見慣。

  社會主義歷來是公正與平等的同義語。普遍貧窮固然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不公當然也不是社會主義。社會主義不等於GDP主義,經濟建設也不能一俊遮百醜。

  作者係山東雜文家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