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鑒定小龍蝦須摒棄碎片化思維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6日 17: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法制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近日,江蘇省海洋漁業局專門召開媒體情況説明會,由副局長、該局新聞發言人沈毅就小龍蝦檢測結果向媒體進行通報,漁業部門多位負責人均到場,大家一致認為“小龍蝦本身沒有問題”(9月5日《揚子晚報》)。

  其實,漁業部門的檢測顯然無法回答好三個問題:一是漁業部門的檢測主要是針對藥物殘留,且都是按照既定的標準,對於隸屬醫學範疇的“肌溶解”現象,並無能力妄下結論;二是洗蝦粉真相並未明朗,其無法納入漁業監測環節,因此,即便有漁業部門的清白證書,也不能證明入口的小龍蝦就一路百毒不侵;三是地方漁業部門的檢測數據很難有多大的説服力,尤其是小龍蝦市場錯綜複雜,全國流通性甚強,僅僅靠地方部門自證清白,很難以點概面。

  這樣的結果,顯然只是令公眾再次重溫食品衛生事件上的無力感與遲滯感。小龍蝦從養殖到販賣、從留存到烹飪,中間經過了若干流程,在這些程序當中,只要有違法違規的故意,必會衍生出險象環生的“奇跡”。那麼,要還原小龍蝦産業的真相,就不能單單靠地方漁業部門的獨角戲。地方監管部門的誠意再高,恐怕也難消公眾的疑慮。

  據説南京小龍蝦樣本已經送到了國家疾控中心進行檢測,又據説省級食品安全管理辦公室正&&對這一事件進行調查,只是結果遲遲沒有出來。人命關天的食品安全事件,拖遝逶迤到這般田地,傷害的豈止是消費者的權益?譬如僅在江蘇,今年小龍蝦産量可能將達10萬噸左右,全省有16萬人從事小龍蝦養殖業,在有的地方小龍蝦就是當地的支柱産業。如果任由小龍蝦事件中的猜忌發酵蔓延,於民生權益或農業發展都是無妄之災。

  小龍蝦究竟有害或有益,需要監管部門迅即拿出可以信服的權威結論———即便結論難産,也當因應公眾的知情權,告知相關進展。就眼下而言,尤須摒棄碎片化的思維定式,不能各説各話,而應從産業鏈上回應公眾的關切,醫療、食品衛生、行業監管等發揮職能部門的合力作用,給公眾一個邏輯完整的真相。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