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畢詩成:節能減排不能讓百姓如此“買單”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6日 13:50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人民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摘要: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行政手段,正在異化為對社會生活的“折騰”,對此不可不防。

    中央政府對於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任務目標決心很大,各地也都在不遺餘力地想辦法,有些想出來的是高招,有些想出來的卻是讓人哭笑不得的損招——比如河北某縣,從9月3日開始對全縣98條線路分3批實施“有序”限電,每批限電時間為22小時,從當日21點到次日19點。縣政府辦公室在限電通知裏稱,這是為了完成上級下達的用電量控制指標;群眾則非常不滿,難道節能減排竟是這麼個搞法?

    很顯然,這是因噎廢食的拍腦門決策,打著“節能減排”等冠冕堂皇的幌子,卻是在折騰老百姓的小日子:做網絡生意的做不成了,辦企業的不能按時交工了,開養雞場的沒法照明陷入混亂了,老百姓只能靠購買發電機、儲水桶過生活……如果一定要説如此限電能節省一些用電量、為節能減排做點小貢獻的話,那麼在另一面,則是在製造公共生活的混亂。我們實在想不通:這樣的措施是怎麼出臺的?當地縣委、縣政府辦公地點也是這麼限電的嗎,還是吃了“專線供電”的小灶?

    某種程度上講,當下污染嚴重、減排任務緊迫,正是由於很多決策者平時盲目追求地方GDP、不惜透支能源環境資源,沒能做到科學發展造成的。現在倒好,監管者的失職卻讓老百姓來“買單”,這不是糾錯,而是錯上加錯。節能減排是個系統工程,完成“十一五”節能減排的任務固然重要,但要建立在真正樹立發展低碳經濟理念的基礎上,查找出影響節能減排的體制機制性障礙,從而制定政策抓好落實;光從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裏“摳數字”,實在是無能力卻要濫作為的表現。

    節能減排的目的是讓民眾有更幸福的生活,如果以社會、生活的停滯為代價,不僅是極端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更是對社會、對百姓極端的不負責任。尤其需要警惕的是,這種本末倒置的做法似乎不止一家,有報道説,還有其他縣也在這麼搞——由此看來,簡單的指標化管理與數字化任務分解,很可能催生出一些影響很壞的擾民式對策。追求“立竿見影”的短期行政手段,正在異化為對社會生活的“折騰”,對此不可不防。

    同樣需要防範的,還有對真正産生污染且屬於落後産能的企業的遷就。近期媒體多有報道,有些地區為了維護GDP的持續增長,對淘汰落後産能陽奉陰違,變相保護。有的地方甚至把幾年前就已經關停的煉鋼高爐也列入今年的淘汰名單充數,弄虛作假,欺上瞞下——工信部上個月公佈的18個行業、2087家企業的關停公告,就被媒體發現有些企業已經不存在,有些企業早已停産。

    節能減排是一塊難啃的“硬骨頭”,要順利完成“十一五”定下的指標,除了中央決心與全面佈局,更需要解決地方幹部的發展理念問題,解決考核與監督的路徑困境。如果地方幹部滿腦子是怎麼“不擇手段”地應付指標,如果落後産能企業在地方幹部眼裏還是“香餑餑”,那麼節能減排就很可能淪為一場貓鼠遊戲,折騰老百姓,背離中央的初衷。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