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王國榮:自掘地下居室為何能博來同情

發佈時間:2010年09月03日 14:2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今日早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在鄭州市秦嶺路北段一院落,每天閒暇時,當過礦工的64歲陳新年都會戴上頭盔,身穿迷彩服,帶上礦燈、抓鉤、盆,走進挖掘出的巷道裏,向前掘進。為了給妻女挖地下居室,老人説,他已經挖了整整4年,目前已挖掘出50平方米空間,初步實現了住人構想。

  佩服老陳,對家庭責任的一種執著精神,4年挖地不止,為妻女“營造”出冬暖夏涼又防震的地下居室,還欣然與妻子在地下室裏翩翩起舞。

  只是有點遺憾,這地下居室經媒體曝光後,老陳這4年來挖地三尺的力氣絕對要白費了。不出3天,城管等部門肯定會上門來“問罪”:你怎麼可以不經審批擅自挖掘地下空間?説不定還會被責令回填土方,恢復原狀。

  “蝸居”是電視《蝸居》播出後走熱的一個詞,那麼以前有人將窩搭在樹上,是不是叫“樹居”,而像老陳這樣挖地洞而居,是不是可以稱作“蟻居”、“鼠居”或者“穴居”?但不論什麼“居”,都折射出低收入群體和無房一族在當今高房價下的辛酸與無奈。儘管這位老礦工有的是挖地三尺的經驗和本事,但如果他住的是樓房,而不是低矮連片的棚戶區,也就很難有“條件”使他挖建地下房了。

  看報道中老陳挖建的“蟻居房”照片,無意中讓我聯想起當年艱難歲月的窯洞,更聯想起如今很多的“七十二家房客”和“鴿子籠”式的廉租房。當然還有比“蝸居”更加不堪的“橋洞房”、“車殼房”、“集裝箱房”、“破船房”、“涼亭房”。扳著指頭數起這些“房”,讓人心情格外沉重。在這一間間“房”的背後,藏著的會是怎樣一個個揪心的故事?

  居者有其屋,是最基本的民生需求。可是現階段一線城市房價“抗震”能力很強,面對之前國家出臺的一系列調控政策,似乎仍然堅挺得很,甚至不斷有與之抵觸的“雜音”四起。隨著房價的瘋漲,不少出租房價格也水漲船高,不説低收入群體難以承受房價之重,就是大多數中等收入群體也承受不住。

  現在不時聽到老百姓感嘆:“不但房價瘋漲,現在樣樣東西都在漲,就是收入沒有漲……”最能體現物價漲幅的是老百姓每天要拎的“菜籃子”,那真的有點讓人吃不消,一般工薪階層哪有什麼余錢去對付高房價,只能望“房”興嘆了,而且也更能體會到“蝸居”們和“房奴”們之痛。也正是如此,老陳挖建地下房很自然地博得眾多網民的“同情”甚至“讚許”,雖然他這種行為不合法,但也可視為被生活所迫、被現實所逼。從這些“悖論”中,似乎讓人窺視到,群情對高房價的一種憤懣與宣泄。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