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方:“中國青春期”的養老煩惱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3日 11:13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華西都市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9成80後確定自己無法贍養父母”的説法來自於媒體調查,在這份更為詳盡的調查中,其中有一半以上的80後還需要父母進行資助。74.1%的人表示生活工作壓力大,照顧父母力不從心;50.1%的人表示生活在兩地,無法把父母接到身邊照顧;42%的人表示社會保障、醫療保險不同城市無法互通。(8月22日《中華工商時報》)

    80後贍養父母的能力被透支了,我們並不能把板子全部打在80後身上。觀照現實,職場的激烈競爭、房子的殘酷壓力,加上日漸上漲的生活成本,80後們的生活環境並不如意,房奴、孩奴等種種“奴”字已經套牢了80後的精力。再加上80後們正好是中國計劃生育實行後出生的“獨一代”,他們正陸續進入典型的“4-2-1”家庭結構,上要贍養4個老人、下要撫養一個孩子,他們的生活壓力可想而知。所以,80後們養不起父母,並不是80後無能的表現,更多的還是社會因素使然。

    在諸多的社會因素中,養老金鉅額“空賬”是人們最為擔心的。在近日召開的中國和拉美養老金制度國際研討會上,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透露,據估算中國養老金“空賬”規模大約為1.3萬億,而在2004年該數字為7400億,五年時間養老金“空賬”幾乎翻了一倍。80後們的生活本已捉襟見肘,如果他們的父母退休後由於養老金“空賬”問題無法領取養老保險,那又會是什麼樣的結局?這樣的猜想不禁讓80後們直冒冷汗。

    可無論有著怎樣的社會因素,無力贍養父母終歸還是一種“隱痛”,何況在中國傳統文化中還有根深蒂固的“養兒防老”觀念。這些傳統觀念也許會受社會生活節奏加快、勞動強度增加、社會流動性增強等因素而被逐漸化解並顛覆,但是,基於“養兒防老”觀念中凝聚的那些親情又該如何留守?舉個簡單的例子來説,父母生病住院,你可以花錢請護工照料,但兒女們由於工作或者其他原因無法床頭盡孝,老人對兒女們的那種心理依賴恐怕是社會性服務無法替代的。從這個不大不小的角度看,“中國式養老”需要破解的不僅僅是錢的問題,還有社會養老服務機構的完善,以及傳統文化中“孝道”的重新認識等等。

    事實上,這只是中國目前所要面臨的養老問題的一個截面。透過這個截面,可以看到中國養老金制度存在的種種短板,比如統籌層次低下覆蓋面不寬、基金管理非常分散多數地區的個人賬戶有名無實、制度分割現象很嚴重等問題。而且,在養老金所佔GDP比例中,我國養老金僅佔GDP6.62%,而發達國家平均佔近五成。

    當下的中國確實已經跑步進入了老齡化時代,但“銀發中國”正好又處於轉型時代。從社會歷史進程的角度看,轉型期的中國也正面臨著“青春期的煩惱”,這煩惱包括民生焦慮、信任焦慮等等多重焦慮,養老焦慮固然也是民生焦慮之一。治療中國“青春期”的“養老煩惱”,需要的不僅僅是時間的等待,更重要的恐怕還是制度變革與完善的藥方。(陳方)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