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胡印斌:警惕李一批判再陷情緒化泥沼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20日 08:26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國青年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養生大師”李一陷入幾乎眾口一詞的批判和討伐中。這名號稱馬雲、王菲、李亞鵬等三萬精英人士師父的神奇道人,隨著吹捧者的紛紛撇清或緘默,正成為一個聲譽上的“破落戶”而被各方猛烈批判。媒體報道稱,李一與縉雲山國學院合辦的清修班目前已被責令停止,接受進一步調查,其“水下生存”也被證實為虛假宣傳。似乎,李一倒掉,頗有些風清氣正風俗淳的意味。

  不過,縱觀這一事件,不只李一的走紅路數與已倒掉的張悟本相似——都是媒體引領、影響大眾,大師遂迅速紅得發紫、神乎其神;而且,對二者的批判也頗有些接近,即偶像一倒,呼啦啦“一邊倒”地討伐。批判者大都一副“早知如此”、“活該如此”的憤怒表情,人人都是無辜的受騙者,只要痛斥就可以“劃清界限”。

  一個理性社會本來就該拒絕“大師”、“大仙”們裝神弄鬼,故弄玄虛、誤導公眾,但如果這樣的批判總是一再演變為口舌群毆、情緒化宣泄,則未免把一個複雜的社會事件簡單化。

  李一之所以順風順水火起來,還在很多精英人士那裏廣受歡迎,絕非僅僅依靠簡單騙術就能奏效。否則,也太低估了那些高端人士的智商。眼下一片罵聲是不是就能讓眾多精英弟子心服口服?未必。正如重慶北碚區民宗局負責人所言,養生是道教傳統文化的組成部分,道觀對社會開展養生服務是符合道教傳統的。可見,一味罵倒,並不能動搖養生在公眾心目中的地位。

  其實,公眾更希望看到的,不是“一邊倒”的大批判和“事後諸葛亮”式的教導,而是嚴肅、認真、充滿理性精神的科學討論,不逾越法律邊界,遵循理性精神。辟穀也好,清修也罷,能不能一棍子打死?生命個體的某些時段的特殊體驗,固然不可能放之四海而皆準,但能不能有其存在的可能?這些都是可以討論的。

  多元社會就在於不同的文化和價值觀之間雖存在衝突,卻更有包容、寬容,不過於偏狹。與李一、張悟本之流過於張揚特異功能一樣,過於急迫的批判、罵倒,其實都是一種文化能力的弱化,其表徵就是理性缺失、情緒虛熱。這些年來,公眾每每從諸多所謂的討論中,見識過這樣的表現,似乎已成通病。偽科學何以屢反不倒?並不是公眾太蒙昧,而是批判者過於缺乏耐心,往往在沒有完全厘清事實之時,即進行價值判斷。

  早在80多年前,中國曾有過一場波及甚廣的“科學與玄學”論戰,這場由張君勱、丁文江等學者發起,梁啟超、胡適、張東蓀、林宰平、任鴻雋等眾多學者參與的科學與人生觀討論,儘管現在看有種種不盡如人意處,但各方暢所欲言的自由、純粹思辨的理性及討論所達到的深度、廣度,仍讓今人慨然興嘆。當下社會是多麼需要沉下心來、深思明辨的理性精神。

  這些年來,這樣的浮躁不僅體現在社會生活中,也每每滲透到文化思想上。説好則一切都好,批臭則一無是處;非神即魔,少有真實的人生。至於真實的、客觀的情形到底為何,很多人、很多媒體其實並無時間和心情去“理解”。我們已經為整個民族的不理性付出過無比慘痛的代價,能不能在李一事件的真正討論中,吸取一點教訓、求得一點點進步呢?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