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揚子晚報:我們何時才能相信“民族品牌”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5:29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揚子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衛生部新聞發佈會表示,不能確定兒童性早熟與聖元奶粉之間的關係。

  應該説,在這次的“激素門”事件中,聖元奶粉的危機公關並不完美,起碼,我們沒有看到他們主動拿自己的奶粉去尋求一個權威的檢測以釋疑,反而優先打起了“起訴媒體”的主意。這種轉移視線的手法實在不怎麼樣。不過,跳出是非本身,一個縈繞我們已經20年的問題又浮出了水面:我們的“民族品牌”,何時才能重拾信任?

  自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在急吼吼的“合資”潮流中,中國大批的民族品牌被外資收購,其中有些已經消失在人們的視野裏。還記得“美加凈”嗎?這個曾經一度佔有市場份額20%的國産化粧品,在1990年與莊臣合資後,就銷聲匿跡。5年之後,上海家化5億元收回商標後,卻發現再難東山再起:超市的化粧品貨架上,滿眼的“寶潔”和“聯合利華”……

  資本的運作是一個方面,我們説,民族品牌在合資的浪潮中,也無辜地遭受了一種“理念清洗”:國産的,就等同於“劣質”。以至於一段時間“出口轉內銷”成為流行。最近雲南白藥牙膏遭遇了“功效門”,起因是一名消費者使用一週沒有效果,而將其連同代言人濮存昕一起告上了法庭。其實那麼多的洋牙膏品牌,有哪個能“一週見效”呢?無獨有偶,“霸王”的二惡烷事件,被媒體挖出其實“寶潔”這個大型洋品牌旗下的産品,也有不少含二惡烷。但是,公眾輿論包括媒體,火力還是不自覺地對準“霸王”——這一切的背後,都有對“國産”二字的強烈質疑和不信任。

  必須承認,某些國産品牌確實造假摻劣,當了害群之馬。“三鹿”是最大的反面典型,其破壞力遠不是自身的滅亡所能救贖。但是,更多的民族品牌在與洋品牌拼爭的時候,我們是不是也應該拿出一點對待洋品牌的“客觀”來注視呵護他們呢?麥當勞的“橡膠門”能如此迅疾地關上,他們成熟的公關、長期建立的品牌口碑固然是重要因素,而消費者對洋快餐大品牌的寬容、“客觀”心態也起了莫大作用。

  我相信,我們的民族品牌獲得社會普遍信任之日,就是中華崛起之時。因為那時候,我們的國貨已經能憑藉真實的質量和服務立足,同時也説明,我們民族的自信心態已經成熟。這兩點,是已經成為經濟總量大國的中國所必須達到且一定能達到的目標。

  國貨當自強,國人亦當自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