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傅蔚岡:逆城市化假象後的真問題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16日 10:4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東方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有媒體稱,最近在中國人口流動最頻繁區域的浙江省,出現了一個非常有趣的現象:逆城市化。何謂“逆城市化”?據浙江省戶籍管理部門調查發現,全省“農轉非”的數量從2004年時的57.7萬人降到去年的18.9萬人,降幅高達67%;不僅如此,甚至還有人把戶口從城市中反遷回農村的現象。對於這種現象,有媒體將其稱之為“逆城市化”。

  乍看起來,這種現象確實是一種逆城市化。但是如果細細分析,這並不是一種“逆城市化”,而是對中國先前城市化模式的修正:是城市化發達地區的農民開始分享城市化紅利的開始。

  為什麼説這是對原先城市化模式的修正?

  在舊有的城市化模式下,一個農村人要成為城裏人,並不僅僅是指他在城市裏工作、生活和置業——只有當他的戶籍從農村轉為城市時,他才是真正成為被政府接受的城裏人,才可以享受城裏的各項福利。而所有的這一切,都要以放棄原有農村的一切為前提。但是在人口流動越來越便利的今天,農村戶籍的勞動力也可以向城市流動,在城市工作和生活。這也就意味著,很多農民不僅僅可以擁有土地,同時還可以享受城市化的各種好處。

  而且隨著城市化的發展,農村戶口——尤其是城鄉接合地的農村戶籍的價值也發生了變化,引發這一切變化的源頭在於這些地區土地的增值。拜中國獨特的集體所有制所賜,只有屬於該集體內部的農業戶籍才有資格享有農地所帶來的增值,且這種收益是以戶籍數為分配單位。而且,從過往的實踐來看,中國戶籍的流動是單向的,即只能“農轉非”,而不能是“非轉農”。這意味著“農轉非”之後,原本屬於該集體內部的成員就沒有資格分享該集體內部的所有收益。

  正是這種原因,才使得“逆城市化”的現象得以出現。但必須指出的是,這並不是一種逆城市化,相反,是農村開始享受城市化所帶來的好處,而且市場主體已經開始理性衡量傳統戶籍制度的利弊。對於農村戶籍的人來説,在城市獲得工作也並非難事。於是我們就會發現,即便是那些已經實現“非轉農”的人口,他們還是在城市裏生活和就業,而不會回到農村從事農業生産。這時候農村戶籍只不過是一種身份,而並不表明其工作性質。雖然浙江省 “農轉非”的數量從2004年時的57.7萬人降到去年的18.9萬人,但這並不意味著浙江省從事非農就業的人口呈減少之勢,而只能是表明頂著“農民”身份的非農業人口在逐漸增加。

  因此,這絕對不是屬於“逆城市化”,相反,是對原先中國城市化模式的一種修正。在舊有的城市化模式下,城市身份的獲得必須以放棄集體土地為原則,但是在現今的條件下,農業戶籍的人也可以在城市中獲得便利,且不必放棄其農民身份。同時,這種“逆城市化”現象還表明,現有的農村向城市單向流動的“偽城市化”已經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了。

  筆者認為,城市化不僅是指城市面積的擴張,更是一種制度和觀念的變化:意味著依照身份而建立起來的社會秩序向以契約為基礎的社會秩序的轉變。城市化並不單指勞動力從農村向城市轉移;同時,它還意味著城市的人口可以自由地向農村流動。只有城鄉可以雙向流動的城市化才是真正的城市化。如果我們不對現有的相關制度作進一步的改進,那麼,浙江的“逆城市化”只是開始,而非結束。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