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茆琛:對“三俗”絕不能邊打邊捧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8日 08:55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西安晚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6日,重慶一家都市報對鳳姐拍廣告進行了上千字、圖文並茂的報道,並冠以“鏡頭揭秘”之名吸引讀者眼球,低俗之風躍然紙上。

  近期,對文化産品中的低俗、庸俗、媚俗之風,媒體和社會再次掀起了抵制熱潮。但是,不少媒體和人士並未停止對低俗內容的報道和傳播,甚至一邊痛批某人表演低俗、不堪入目,一邊詳細介紹其衣食起居、星座血型乃至泳裝艷照。面對“三俗”之風,社會一時形成了“一邊狠打,一邊追捧”的怪現狀。

  “邊打邊捧”現象的本質是假打真捧。首先緣于一些機構和媒體過於看重低俗內容帶來的高收視率和點擊率,以及隨後而來的廣告收入。

  近年來,不管是由網絡活躍至傳統媒體的鳳姐,還是從選秀、相親節目中炒上網絡的“偽娘”們,他們及其幕後推手肆無忌憚地打破傳統觀念,赤裸裸迎合社會的“審醜心態”,利用觀眾和讀者的獵奇心理,吸引廣泛的注意力。這些作品的推手,為了經濟利益,把社會責任感放在了一邊。

  “邊打邊捧”現象還凸顯出當前我國文藝産品的匱乏。近年來,我國國産電影票房出現井噴,但這並不意味著文藝産品創作的全面提升。在重慶等中西部城市,小劇場話劇難得一見,除電影之外,吸引年輕人的文藝活動多是大型明星演唱會。政府精心策劃的廣場文藝演出,觀眾中也少見二三十歲的年輕人。低俗、庸俗、媚俗的內容能夠登堂入室,也表明健康、美好的文藝産品的創作遠未滿足年輕人的需求。

  打擊“三俗”要規範不負責任的媒體和機構;要扶持、培育健康、美好的文化産品以滿足社會公眾的需求。此外,我們也需要正確、積極、有力的社會和文藝批評,幫助公眾區分作品的良莠、層次,推薦優秀作品,批評低俗的作品。 茆琛(新華社記者)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