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高溫補貼何時惠及一線勞動者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5日 16:44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中工網—《工人日報》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最近,全國高溫警報頻傳,不少地方持續高溫。即便這樣,依舊有很多勞動者——比如建築工人、清潔工在酷暑下堅守崗位,揮汗如雨。當然,隨之而生的中暑等工傷事故也在頻現。

  鋻於此,專家們紛紛呼籲制定新的防暑降溫措施和高溫津貼政策。因為在全國範圍內普遍使用的高溫勞動保護條例,僅有1960年衛生部、勞動部、全國總工會聯合公佈的《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不但高溫補貼低,而且適用範圍小,已無法適應新的社會經濟發展需要。

  2006年,有關部門聯合發出號召——明確了新的高溫天氣的標準,以及應對高溫天氣的具體辦法,包括調整作息時間,放假等。帶來的最大效果是各地紛紛提高高溫補貼。比如北京室外高溫補貼升至每月60元,2010年再度翻番,為每月120元。

  更值得關注的是,這一仁政在操作中由於執行的困局造成了冰火兩重天的窘境。

  一方面,在一些全面空調化的機關事業單位,完全有實力執行新舉措,幹部職工不用抗高溫而拿錢盡開顏,有些壟斷國企還能翻番,將高溫補貼當做福利發;另一方面,許多中小企業的職工、尤其是農民工卻無緣高溫補貼,而這一部分人則佔多數。

  緣何一線勞動者拿不到高溫補貼?首先是因為企業不發放也不會受到懲處——雖然現在對如何發高溫津貼、誰來發、發多少有明確界定,但對不執行的懲處措施卻很抽象、籠統,沒有具體操作指南。筆者關注高溫勞動保護工作多年,卻從未聽聞過企業因不執行此規定而受到懲處的。這意味著企業違規的成本過低。

  從勞動者角度看,除本身維權意識淡漠外,更重要的是維權渠道狹窄、成本高昂。現在的一個渠道是找勞動仲裁機構裁決——而仲裁又沒有足夠明確的具體法條,只好最終勸勞資雙方講和,其結果很可能是:處於弱勢地位的勞動者沒討來高溫補貼,飯碗先丟了。

  既然目前的相關法規存在缺陷,那麼政府部門就要加強監管,加大懲處力度了。但問題是,多頭管理很難明確責任主體,加上監管水平不高、人手欠缺,以及企業利益往往牽涉到地方業績,動真格還會招致權力部門重重阻力。因而,結果往往是:本是號召所有單位為員工發高溫補貼,落實時便異化成各單位因地制宜,最終利益受損的往往是最需要關懷的一線勞動者。

  前年,媒體就《防暑降溫措施暫行辦法》尋訪最初的起草者,當年風華正茂的幾十位專家僅剩下三位,且都是80開外的耄耋老人,他們余生最大的心願就是對這個已經嚴重與時代脫節的辦法進行修改。不知何時老人們的臉上能露出欣慰的笑容。

更多 視頻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