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中國網絡電視臺|網站地圖
客服設為首頁
登錄

中國網絡電視臺 > 新聞臺 > 復興評論 >

陳英鳳:雇兒回家,親情在按次計費中跌破底價

發佈時間:2010年08月04日 16:12 | 進入復興論壇 | 來源:千龍網

評分
意見反饋 意見反饋 頂 踩 收藏 收藏

更多 今日話題

更多 24小時排行榜

    退休金加起來每月7000元錢的老兩口,總感到孤獨寂寞。老兩口有一兒三女,每到周末打電話讓他們回家,他們都説忙。實在沒有辦法的老兩口,竟做出讓人不可思議的舉動。他們每月從退休金裏拿出4000元錢,“雇”兒女們回家。而且付費方式是嚴格的,比如帶孩子回來和沒帶孩子回來,那付費是不同的。(《新商報》8月3日)

    老兩口“雇”兒女們回家的制度實施後,效果非常明顯,兒女們回家的越來越頻繁了。從中國傳統觀念看來,兒女們這種行為實屬不孝順。但是兒女們這般不孝順,並不能單純的指向兒女們道德觀出現問題,而是要歸咎於兒女們的價值觀。隨着現代物質經濟的增長,物質導向長期作用於兒女們的成長教育過程,而缺乏與之對衡的精神文明導向,最終讓兒女們培養成“物質和金錢第一,親情第二”的價值觀。縱然當兒女們在心中權衡“佣金”和親情時,就更趨勢於“佣金”。

    不同於不贍養父母,不尊敬父母,虐待父母這類的不孝順,老人們並不指責兒女們沒有給予他們太多的關懷,往往他們都願意去理解兒女們的不易,寬容兒女們對自己的忽視。這對老兩口“雇”兒女們回家的舉動,體現了他們對兒女無私無限的愛,也表明了他們渴求得到兒女們的關懷。但是兒女們卻把自己的生活和工作都放在了第一位,不能説兒女們自私沒有道德,要譴責還得從兒女們錯位的價值觀念説起。在物質條件比較好的家庭,家長採用物質激勵兒女們成長很鮮見,但是在精神文明方面的引導甚少,然而兒女們從這種物質激勵中産生錯覺,成長就是為了得到獎勵,久而久之,兒女們的情感意識變得空無,在生活和工作中做任何事就是為了得到“報酬”。老兩口“雇”兒女回家能奏效,更加充分地體現了兒女們物質和金錢導向的價值觀念。

    在物質條件比較好的家庭,父母的贍養已經不是兒女們操心的大事,父母有退休金、養老保險、醫療保險等等,在兒女們的心中認為父母已經衣食無憂,他們過得已經很幸福了,已經無需擔憂。這種現象反過來看看,現在大多家庭中,父母拼命掙錢,給兒女們提供良好的物質條件,讓他們花更多的零花錢,讀最好的學校,進最好的單位,穿名牌的衣服,開名牌的車,而又有多少家長去引導兒女們建立對親情的另一種理解:物質和金錢不能代替愛。所以在兒女們看來,親情莫不過就是最大限度地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在他們的價值觀裏,親情是同物質一樣可以標上“價格”的,是可以採用金錢換取的。

    老兩口“雇”兒女回家,是現實社會上演的悲劇。不管兒女們是真忙,還是藉口託辭,兒女們對親情的理解就是:您出錢我就回家。同時老人們的舉動意味着:愛可以用金錢換取。呼籲兒女們關懷老人,不僅要大力批評指責兒女們忽視老人的現象,還要從下一代教育開始,建立對親情的另一種理解:愛無法用物質替代,更無法用金錢換取,因為愛無價! (陳英鳳)

更多 視頻排行榜